33年后回到原點-成長視窗
我的小學是在鄉村的廟里度過的。這座廟分兩部分,一部分供奉菩薩的叫耕讀小學,另一部分供奉家神的叫東柯小學。東柯小學是一所正規的五年制小學,耕讀小學只有一位老師,姓李。在我剛上小學時,李老師成了“現行反革命”,被抓走了,判了三年徒刑,耕讀小學也就黃了,房間空了,除了菩薩沒有活人了。一天,有位姓吳的同學悄悄地告訴我,他在菩薩面前撿了一個蘋果吃了,是有人獻給菩薩的。從那以后,我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去菩薩的屋子,看能不能撿點什么吃的,我的運氣不好,每次都看到慈祥的菩薩面前什么也沒有。
我們小學采用的語言是當地的土話,與天水市里講的話差距很大,鄉下的人很看不起天水市城里人講的話,總覺得他們講話不誠實。我也發現我們村里人講話的速度比天水市人講得慢,也沒有他們講話那樣輕。與普通話的差距就更大了,當地把普通話稱為“偏言”,大部分人也聽不懂。
小學畢業后,因為公社中學給我們學校的名額很少,照顧貧下中農的孩子還不夠,我的家庭是“四類”家庭,更是排不上號。我哭著去找叔叔,他在公社的中學當老師。走后門成功了,我上了中學。
我上的是社辦中學,叫“東泉中學”(我們的公社叫東泉公社,現在已經改名叫馬跑泉鄉了)。上中學后,許多老師講普通話,我聽起來比較費勁。化學老師就是講普通話。他說,物質世界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原子結構的圖。世界是這樣的?我帶著疑惑去問叔叔,叔叔告訴我:“你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世界是怎么構成的,重要的是你身體不好,得過腎炎,中學畢業回生產隊已經參加不了重體力的勞動,要抓緊中學的時間學習一兩門吃輕閑飯的手藝。現在我們村里沒有電,但是過幾年一定會有電,所以,你要學電工,會接電燈,會裝開關。還有,現在的社會政治運動多,墻上寫的標語口號多,你要學習寫仿宋體字和黑體字。”
命運比我設想的好得太多。改革開放了,爸爸平反了,來了一輛解放牌的卡車,把我們全家人的東西拉進了城,我們一家人跟難民似的搬進城里,城里人都探出頭來看,卻沒有人來幫我們,我感到城里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那年,我14歲。
《易經》中有“否極泰來”一句話,我想對應我們家的情形正好。
命運沒有讓我去當農村的電工。我已經開始給城里人蓋房子,城里人叫“房地產開發商”。這種叫法絕不是抬舉人,房地產開發商一般名聲都不大好,遠沒有“蓋房子的”中性一些。
2004年,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把我運到了我的老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了,從山頭一直到山腳下,鋪天蓋地的黃,一直深入到我的心里。我從來沒有發現我的家鄉是如此的美麗。
我去了我的小學校——那座供奉著菩薩和家神的廟。
33年后,又回到了原點。菩薩還在原點。“世界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理論也沒有改變。但是在我的心里,原點是這樣的美,這樣的浪漫,這樣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