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是無聲的,喚醒是小聲的-成長視窗
聽了著名教育專家林格的講座,我受益匪淺。“真愛是無聲的,喚醒是小聲的。”我對這句話感受最深。
真愛,就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愛;真愛,就是以孩子為本的愛;真愛,就是把孩子當做真正的人的愛!
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孩子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并不是完美的教育,所以,孩子犯了錯,必須受到懲罰,但是必須是科學的懲罰、有契約的懲罰……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變孩子,首先是改變自己。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為了教育孩子,我們要學一些關于兒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科學的原則與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只有時刻記住以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孩子成長發育中各個階段的特點,才能正確地教育好孩子。
“預防勝于治療”,防止把有偏失的,不健康的愛施加給孩子,不讓孩子純真的心靈蒙受陰影,變得沉重而灰暗!當然,學會秘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要花費一生去琢磨,去努力!
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校園中是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這些孩子因為家庭的破裂、家庭教育的殘破不全,往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現,他們的內心脆弱,與一般同學比,他們更敏感,更禁受不住挫折。我曾經帶過一個名叫楊小芳(化名)的學生,她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女孩,“媽媽和別的男人跑了!”這是她對自己母親的所有認識。這個一直跟著父親生活的女孩子由于缺乏母愛,缺少女性的照顧,生活自理能力一直不強,六年級的學生了,卻整天蓬頭垢面,汗臭熏天。同學不愿理她,排座位誰也不愿和她同桌,更有甚者還取外號侮辱她。可想而知,她有多自卑,在班集體中處境有多難。如果這種情況再延續下去,必然會對其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基于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開展“楊小芳我們都是你親人”的班隊課,糾正同學們對她的偏見,激發學生對弱勢群體的真愛和同情心。2、開展一對一結對子活動,鼓勵學生和楊小芳結對子,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予楊小芳更多的關心和幫助。3、經常單獨找楊小芳談話,了解她的思想變化,她有什么做錯的事,我也只在她耳邊悄悄提醒她。楊小芳生日那天,她父親給她送來一個蛋糕,委托我給她過個生日。我欣然同意,利用班會時間為她開了個生日派對。同學們每人為她說了一句祝福的話,把她感動得熱淚盈眶。慢慢的楊小芳變了!我們用真愛喚醒了她!
我從內心感受到孩子的心靈是十分稚嫩的。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困難,在孩子看來卻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很有可能造成他們厭倦學習,甚至逃避學習。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隨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及時發他們所遇到的困難,不要讓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真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和孩子一般大,一塊兒玩,一塊兒學,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便成了真正反對先生。”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師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母愛、父愛,是以平等為基礎的朋友之愛,以情感贏得情感,以心靈感受心靈。
沒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
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鑄造,情感只能用情感去點燃,而能力也只能靠能力來培養!
真愛是無聲的,喚醒是小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