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遇到的每個人問好……-生活錦囊
“你好!”是我們小時候最早學會、但長大后最不想說的一句話。我們總在為生活而奔忙,似乎已無暇使用這一最基本的招呼語。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因為“你好”不僅僅是打招呼,它是對生命的認可,是停下腳步——盡管短暫——對他人價值的認可,反過來,也讓自己的價值得到肯定。
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向我遇到的每個人問好,其中包括:大街上的陌生人,網絡空間里的人,甚至每天早上鏡中的我自己。我的心得體悟如下:
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
歲月給我們罩上了一層堅硬的外殼,盡管我們的內心或許依然溫柔,但別人無法看到。以我為例,一個49歲早已謝頂的男人,遠不如一個滿頭卷發的小伙兒顯得更加友善。猜忌多疑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特征。我們的年齡越大,做事情的目的性就越強。通常,我們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想與別人說話。這是一個很難改變的習慣。
問候能提高生產力
有人做過一項研究,讓中學老師每天早上逐個向每一位學生問好。這樣一個簡單的互動最終使得孩子們的學習效率提高了27%。對個體的重視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經理們要注意了:如果你能在辦公室門口對員工們說“早上好”,那你的日子可就好過多了。
尊重別人也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每天我都在同一時間、沿同一路線跑步或騎車鍛煉。當我朝路過的司機揮手時,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幾天后,他們不僅也開始朝我揮手,而且還給我讓出更寬的路。這樣一來,我的鍛煉更加愉快,也更加安全。
環境影響交流
研究表明,都市里的人比鄉村里的人更少與陌生人握手。令人愉快的環境更能引發彼此之間的微笑和問候。我的親身經歷與此相似,在城里打招呼得到的回應,遠遠少于農村。同樣,度假勝地的人們遠比商業區終日忙碌的人們更加友善。
在孩子面前要當心
孩子們總是本能地對陌生人存有戒心,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雖說讓人遺憾,但也是必要的。對我不予理睬的人中,5至15歲的孩子最多,其次是開車的司機。盡管在意料之中,可還是讓我感到傷心。在他們看來,我就像是個強盜。
問候是一種全面的健康保險。
說“你好”而又不面帶微笑,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如敲擊膝蓋能引起反射一樣,微笑也是能夠傳遞的。臨床研究發現,微笑能夠降低血壓,提高免疫力,甚至還能釋放出天然止痛藥(內啡肽)。這些都能夠減輕壓力、增加快樂、促進健康。
如此說來,也許僅僅打個招呼就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樣做了一個月之后,我感到自己輕松多了,對健康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你若是有興趣可在家里試一試,沒有必要向你遇到的每個人問候,那樣可能會嚇著別人,甚至讓人疲憊不堪。你可以隨意挑選一個數字——比如3——把它作為你去打招呼的目標量。一年之后,你就會有1095次問候。以此作為開始,繼續下去。別忘了和那個最重要的陌生人打招呼;你自己,每天早上面對鏡子和自己打一個招呼,你就會知道誰是最需要問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