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之愛-新知探索
最近,美國紐約的一批科學家抵達南極企鵝島考察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分的企鵝會在自己的巢穴周圍百米范圍內覓食,然而,科學家這次卻發現少數的企鵝竟會在千米外的地方覓食。按照道理來說,這是不符合常規的,因為離巢穴越遠,就越難以保證巢內孵化卵的安全,而且路途遙遠,一去一回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科學家們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準備對發現的幾只千米覓食的企鵝做跟蹤研究。一般來說,企鵝筑巢繁殖的第一步是由雄企鵝開始的。雄企鵝會用石頭筑巢,將巢升高,這樣就算融冰,巢中的蛋也不受影響,而且巢筑得好有助于求偶。巢穴筑好后,便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求偶活動吸引異性結成配偶。企鵝成家后,孵化的卵一般是兩枚,通常情況下,由爸爸媽媽輪流孵化。雄企鵝孵化時,雌企鵝就去海里或者其他地方覓食,反之亦然。它們覓食的足跡一般是不會超過巢穴周圍百米范圍的。不論輪流孵化還是覓食范圍不會超過百米,都是為了保證孵化卵的安全。
孵化卵的孵化期一般是一個多月,因此,在這一個多月里,雄雌企鵝都會高度警覺。然而,這次科學家發現少數的企鵝竟在遠在千米外的海里覓食。一開始,有科學家提出,有可能是雄企鵝只是建了一個巢,還沒有成家,或者雄企鵝已經成家,只是還沒有產出孵化卵而已。所以,它們可以無所顧忌地去遠在千米外的地方覓食。這個說法得到了科學家們的一致認可。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的正確性,科學家們準備跟蹤一只這樣的企鵝。
科學家們很快就分辨出來,這只企鵝是雌企鵝,它剛剛從巢穴里走出來,準備去覓食。科學家們立即分成兩隊,一隊跟蹤雌企鵝,一隊去巢穴里驗證是否有孵化卵。他們很快行動起來,然而,得到的答案卻令他們驚訝。那隊去巢穴里的科學家,當他們小心翼翼搬開巢穴的石頭時,卻驚訝地發現里面竟然躺著一顆孵化卵,不見雄企鵝的影子;而另一隊跟蹤雌企鵝的科學家,看到雌企鵝走到千米外的海里覓食的時候,遭到了兩頭虎鯨的襲擊。不到半刻鐘,雌企鵝只剩下披著模糊血肉的骨架。等虎鯨離去,一些早就盯住雌企鵝的賊鷗和巨海燕便飛了過去,啄食了剩下的最后一點食物。
看到這一幕的科學家們都驚呆了。他們當然不是被雌企鵝被吃的血腥過程嚇呆了,而是被雌企鵝偉大的母愛精神震撼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雌企鵝之所以會到千米外的地方去覓食,一方面是因為雄企鵝已經失去了生命,它知道自己出去覓食時根本無法確保孵化卵的安全。所以,為了引開賊鷗和巨海燕的跟蹤,不讓它們發現孵化卵,它寧愿選擇去千米外的地方覓食。哪怕,在覓食的過程中,失去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