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校飯堂那些事-精英譚
當人們回憶起大學時光時,總會有很多故事與吃相關。每個學校食堂總還有那么幾樣讓人惦記的美食,那么多口口相傳的傳說,以及那些呼朋引伴的青春記憶。
【“科學控”對上“饅頭神”】
一則關于清華大學食堂的故事流傳甚廣。清華兩女生吃飯,一位對另一位說:“我還沒吃飽,想再吃一點兒。”另一位說:“你要什么?我去買。”前一女生說:“就是那種扇形銳角餅,你幫我再買兩塊兒。”
這個段子有幾分可信,要在2023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清華,其學生的“科學控”精神經常體現在吃飯上。一個清華學生曾在學校后勤網上投訴食堂給的米飯太少,他是這么說的:“做了個實驗,用3兩米煮成了11兩飯,去掉不精確的因素,算1兩米煮成3兩飯,應該是150克,遠大于食堂的標準90克。”還有一名學生投訴飯菜里有異物,她寫道:“今天中午在十食堂五號窗口小炒中竟然出現一只長約1厘米,最大寬度約6毫米的類似蟑螂的蟲子,呈乳色狀,身體部分殘缺。”
清華食堂曾有過一個英語賣飯的窗口。那個師傅叫張立勇,人稱“饅頭神”。有一次,兩個學生在賣飯窗口前討論,英語單詞中有面包,怎么沒注意有“饅頭”呢?“有,是Steamed bun。”張立勇接過話茬。
2004年,初中畢業的他托福考了630的高分,令很多人佩服:“少林有‘掃地僧’,咱們清華有‘饅頭神’,都驚世駭俗!”
【萬能的土豆】
京城的大學食堂中最出名的是中央民族大學。曾有“海淀四絕”之說,無論是“北大的園,清華的漢,北外的妞,民大的飯”,還是“學在清華、玩在北大、愛在人大、吃在民大”,總之不能漏掉“民大的飯”。
民大的食堂勝在品種多,一個風味食堂包攬了全同各地各民族的特色佳肴。
每個學校都有那么幾道廣受追捧的菜,比如清華七食堂的小籠包、北京大學一食堂的冬菜包。
北京電影學院的食堂特別迷你,只有一座灰色兩層小樓。那里的宮保雞丁是一絕,量大味足。當然,很多人去北影不是為了美食,而是為了美女,可能隔壁桌坐的就是趙薇,或者周冬雨。這方面一直不太抬得起頭的清華,現在也有自己的招牌,那就是“奶茶妹”章澤天,這個以清純形象在網上迅速走紅的小姑娘放棄進入娛樂圈的機會而選擇了清華。
京城高校中最出名的一道菜當屬中國傳媒大學的水煮魚,很多海淀的同學都千里迢迢趕去品嘗。“沒吃過水煮魚,就沒來過中傳。”從中傳走出去的白巖松等名主持也對其念念不忘,常回來撮上一頓。
中傳畢業生、歌手王蓉還寫過一首《水煮魚》紀念這段歲月:“騎著二八單車在胡同里自由穿梭,我們轉過街角想起了第一次約會。就在這家小店你被辣得滿頭大汗,還要作著小菜一碗為我忙得團團轉,我愛你就像愛吃水煮魚。”可惜,因食堂改為他用,中傳的這道菜在2010年徹底成了傳說。
而土豆是學校食堂永不謝幕的主角,切塊的、拉絲的、片狀的、長條的、切瓣的、搗成泥的。它也是萬能的,在宮保雞丁里是雞丁,在水煮肉片里是肉片,在咖喱牛肉里是牛肉……難以想象,沒有了土豆的學校食堂該怎么辦。
【價低只得限購】
由于有國家補貼,學校食堂的價格確實一直比較低廉。北大食堂曾因虧損太多,而暫停銷售雞蛋炒飯。
2011年國慶,正在食堂吃早餐的北航學生范祺鋒偶遇了溫家寶總理。“一個雞蛋、一個雞蛋餅、一塊腐乳共2元,雞蛋好像5毛錢一個。再加上5個包子,一碗粥,一共花了4元錢。”范祺鋒向總理匯報說。經媒體報道后,低廉的價格引發了諸多質疑和感慨:“北航的飯菜真便宜!”“兩個雞蛋1塊錢?在哪里買得到?我買生雞蛋一個都得7毛錢了。”
次日,很多校外人員也來食堂排隊吃早餐,買雞蛋。隨即,學校便貼出公告進行限購:“為了保證學生在早餐高峰期能夠及時買到大眾主食,自2011年10月10日起,加工時間較長的食品一次性購買數量調整如下:油條、油餅,3根(張);煮雞蛋,2個;饅頭、大餅,1斤;小籠包,1屜。”而中傳早在2011年年初就已開始限購:每人每餐限購雞蛋2個、饅頭5個。
北大、清華曾對校外就餐人員收取10%至20%的手續費,即便如此,依然難擋校外大軍,于是學校停發臨時餐卡,只允許使用學校的一卡通。所以,出了校門,學校食堂的價格再便宜,也都與你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