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40億到500億!來看他和“寧王”的故事……
這是一筆回報極為豐厚的投資,7年間40億增值到500億,堪稱近十年中國投資界的經典案例。
這就是招銀國際在2023年、2023年寧德時代A、B輪融資中的兩次大額領投。近日,這兩起投資背后的主推者、招銀國際首席投資官王紅波在第22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公開分享了他的投資經驗。總結來看,就是投得早、投得準、投得重、拿得久。
這幾個投資理念幾乎是投資界盡人皆知的“常識”,但實踐卻天差地別。王紅波是如何實踐的?他又為何能夠在新能源行業還沒有顯露出爆發苗頭的時候,敢于拿基金一半份額重倉一家公司?
成功的投資有偶然,也有它的必然。王紅波投資“寧王”的故事,或許能夠為當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投資帶來新的啟發。
招銀國際首席投資官王紅波作題為《創新的紅利》的演講
“傾盡彈藥”領投“寧王”
2023年10月,王紅波第一次拜訪寧德時代時,寧德時代前三季度電池銷量是1.4GW。那年全年賣了約2.4GW。
王紅波多次用“微不足道”形容當時的新能源產業。“2023年特斯拉全年銷量5萬輛,那時候一年5萬輛是個微不足道的數據。今年估計要100多萬輛,是那時的25倍。”他回憶說,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0.42%,而現在是12%,中國更高達30%。2023年,中國僅賣了30多萬輛新能源車,而且大部分是大巴車。
但王紅波認為,新能源車的時代要來了。他用一支20億基金中的10億領投了寧德時代A輪融資。當時招銀國際管理總規模只有50億。
一年后,寧德時代開啟B輪融資,投前估值翻了3.5倍,到720億。王紅波回憶道,那時還沒有太多人相信新能源車,因此份額競爭并不激烈。
招銀國際原計劃拿出30億元領投。“但當時沒有人同意,包括LP也不同意。最后我們用了50%,15億,又募了些錢成立30億的專項基金投了。我們投到一個基金上限的50%。”王紅波回憶說。
演講中的王紅波
兩次下重注之后,在2023年,招銀國際又出手10億元布局動力電池上游產業。“2023年、2023年,我們基本把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的材料設備企業都投了個遍。”
之后寧德時代開啟了B+輪融資,這一輪有四五家大車廠合計投資50億。
2023年,寧德時代迎來上市。有趣的是,王紅波回看團隊2023年寧德時代立項報告時發現,當時寫的是寧德時代準備上新三板。
上市之后招銀國際的第一次減持是在2023年。“2023年,大部分跟投方以及車廠在股份解禁后就走掉了。2023年是補貼退坡的第一年,以前大多數新能源車是為補貼而造的,沒有補貼意味著沒有未來。但我們認為,補貼退坡意味著為補貼而造的車出局了,為消費者而造的車來了。所以我們堅定持有,現在依然選擇持有大部分籌碼。”
7年,40億增值到近500億
今年,寧德時代出貨量預計約300GW,相比招銀國際投資時的2.4GW翻了100多倍。不難想象,隨著寧德時代的擴張,這筆投資也為招銀國際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
2023年,招銀國際在寧德時代上市后首次減持,半年內共售出約2659萬股,持股比例由6.59%降至4.99%。按披露的減持均價151.6元/股計算,套現40.3億元。
2023年10月9日,寧德時代披露招銀國際減持計劃執行結果
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在股比降至5%以下后,招銀國際在最近三年又多次減持寧德時代。記者以報告當季股票交易均價作為減持均價粗略計算,招銀國際在2023年四季度減持套現1.31億元(注:此前披露的減持計劃在10月7日屆滿,因此與四季度減持不重疊),在2023年二、三季度共套現約90.71億元,在今年三季度又套現33.4億元。其間分紅收益較小,在此忽略,且無分紅轉增。
招銀國際兩只主要持股基金減持寧德時代測算(點擊放大)
以上加總可以算出,過去三年,招銀國際已從寧德時代收回約166億元。
而在寧德時代最新的三季報中,招銀國際至少還持有寧德時代3.38%的股份,報告期末市值330億元。
也就是說,招銀國際六七年前的40億元投資,如今已增值到約496億元(忽略已退出資金的后續增值),扣除本金大賺450億。由于招銀國際三個持股實體中只有兩個進入前十大股東披露名單,其已套現金額或目前持有的股份還可能更多。
大額投資投的是人
沒有下一個寧德時代
總結“寧王”投資經驗,王紅波認為自己的理念是,在有認知優勢的領域下重注,選擇行業中的冠軍選手。
對于認知的優勢,他指出,招銀國際投資團隊經歷過消費電子產業革命,比如彩電從顯像管到平板、手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過程。團隊雖然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沒有別的機構強,但在硬件、先進制造領域有自己的積累。“所以當我們看到最后一個堡壘——汽車要被改變了,我們2023年看到特斯拉,2023年看到寧德時代,我們就知道這個時代已經來臨了。最后一個沒有被數字化顛覆的行業來了。電動化帶來數字化,我們堅信這個未來。”
那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又為什么選中寧德時代?
王紅波說,作為單筆投資金額比較大的機構,投資是要投賽道里的人。“永遠下注第一名。投資和審美有很大關系,你只能選最美的那個。”他解釋說,“投賽道是個虛妄的東西,可能做天使輪、VC輪的可以,一個賽道投三個中一個也行。但對我們單筆投資金額比較大的機構,我們不能犯錯。”
基于這個邏輯,他說:“大家都在尋找下一個寧德時代,比如在氫能領域。但對于氫燃料電池,且不說技術是否可行,那個人在哪里,我是高度懷疑的。”
他認為,在確認認知的地方要下重注,如果不下重注則認知沒有價值。“我如果2023年投1億,2023年投2億,也是一筆不錯的投資,也能賺一些錢,但對我們機構沒有任何意義。”
對于敢兩次押注基金的一半、有一次甚至要all in,王紅波表示,投資機構的人做久了,覺得流程都是合理的。但流程是可以打破的,流程服務于結果,而不是結果服務于流程。
人民幣基金有很好的未來
雖然說沒有下一個寧德時代,但王紅波認為中國還會出現其它世界級的公司,屬于本土人民幣基金的機會還有很多。
“中國本土投資機構分享了動力電池這波產業鏈的紅利。移動互聯網很多都是美元基金投的,但在硬件時代我們有自己的萬億級企業。我相信中國會出現一批這樣世界級的企業,這個也帶動了我們本土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和成長,人民幣基金有一個很好的未來。”王紅波說。
他同時也提示了一些風險,比如許多平庸的硬件公司拿了太高的估值,而多數制造業公司無法承受這樣超高的估值。他還重申,需要投資定義世界的那個頭部選手,比如新能源車中的特斯拉,智能手機中的蘋果,動力電池中的寧德時代,消費電池中的ATL。
演講結尾,王紅波分享了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送給招銀國際的一首詩,唐代楊巨源的《城東早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