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里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塞勒涅和恩底彌翁的生死之戀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有一個雕刻有塞勒涅(Selene)和恩底彌翁(Endymion)神話的大理石石棺,創作于公元3世紀初的羅馬塞弗蘭(Severan)時期。
棺槨蓋子中央的銘文是這樣記述的:死者名叫阿里亞(Arria),活了50歲零10個月,這個槽形石棺是她的女兒阿尼娜·希拉利亞(Anina Hilaria)獻給她的。阿里亞的肖像被雕刻在銘文的右邊。
塞勒涅和恩底彌翁的故事用深浮雕的形式雕刻在在石棺正面上。
在中間,女神Selene從她的戰車上下來拜訪她的愛人——牧羊人Endymion,他正躺在右邊,沉睡著。一個女人正站在他身邊,倒出不死的魔藥,手里還拿著一束催眠的罌粟花。
石棺的左端是冉冉升起的太陽神赫利俄斯,右邊是冉冉下降的塞勒尼,兩人都坐著戰車。
背面是一幅田園風光的淺浮雕 :牧民、吃草的公牛、未套軛的馬……
通過無休止的睡眠,自然的永恒循環與古老的神話故事融合在了一起。
塞勒涅是希臘神話中的滿月女神,是古希臘詩人的文學作品中唯一的月球的人格化的神。
古人認為,月亮的圓缺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影響:滿月使所有事物蓬勃壯大,而虧月則阻礙一切事物發展,所以虧月有利于治病或驅邪;所以,塞勒涅在古希臘的巫術中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希臘化時代,人們仍然認為塞勒涅是靈魂的載體。古希臘人還將春分日定為塞勒涅的紀念日。日本于2007年發射的月亮女神號月球探測器的英文名稱(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縮寫是“塞勒涅”(SELENE),化學元素硒(selenium)的名字也是來自塞勒涅。
據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的《神譜》(Theogony) 記載,塞勒涅是提坦巨神許配里翁(Hyperion)與忒亞(Theia)的第二個孩子、第一個女兒,老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和黎明女神厄俄斯(Eos)的姊妹。
在古希臘神話中,塞勒涅長著雙翼,頭頂金色光環,乘坐兩匹神馬拉著的馬車在夜空中飛馳。
當白晝來臨時,塞勒涅的馬車消失于俄刻阿諾斯(Oceanus) 之海中,她的兄弟赫利俄斯駕車接替她,兄妹倆這樣每天輪流駕車從天空經過,形成晝夜交替。羅馬人稱她為盧娜(Luna)。
塞勒涅與恩底彌翁的愛情故事在希臘神話里非常有名。
塞勒涅愛慕在卡里亞(在今土耳其境內)的拉特穆斯山上放牧的美少年恩底彌翁,希望能永遠和他在一起。但讓一個凡人長生不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拉特穆斯山離米利都(安納托利亞西海岸線上的一座古希臘城邦,靠近米安得爾河口)很近,為了和塞勒涅永不分離,恩底彌翁決定長睡不醒;眾神便賜他永恒的青春,代價是在拉特穆斯山的山洞里永生長眠。
于是,每當夜里塞勒涅從天空經過時,都會去探望沉睡中的恩底彌翁。她憂愁地凝視著恩底彌翁的經典的一剎那,被無數藝術家表現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據厄勒亞(古希臘地區名,大致在今天的伊利亞州)地區的神話說,塞勒涅和恩底彌翁共生育了50個女兒,古希臘歷法中一年有50個星期就是來源于此。
輔助:個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