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死了,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死了,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赤壁之戰之后,關羽被派去華容道截殺曹操,但是最終曹操還是被關羽放了,他沒有殺掉曹操,或許是為了報答他曾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吧。但是,曹操退回北方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就形成,一時之間各方都不會輕舉妄動,那如果當初曹操被關羽斬殺了,劉備有是不是有希望統一天下呢?劉備失去了曹操這樣一個對手之后,是否就能完成自己的夢想了?
損失慘重,但能夠完好無損地回去的曹操,對于劉備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如果火燒赤壁后,曹操沒有逃回南方,而是死在了華容道,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大條了。
孫劉聯盟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是曹操的威脅,當然曹操死了,曹魏的勢力還在,只是北方勢必再次回到軍閥混戰的局面,而這樣的局勢,對江東孫權集團最為有利,對劉備卻不是那么友好了。
首先,孫劉聯盟赤壁大戰的主導是孫權軍,軍隊規模約莫3萬,且都是精銳水軍,而劉備出兵2萬,這大概是其掏家底的兵力,當曹操身死后,孫權集團必定會乘勢擴大戰果,其最好的選擇,或許就是吞掉劉備這個弱小的盟友,徹底掌控整個南方。
就戰略態勢而言,這是孫吳最好的打算,因為曹操集團雖然在赤壁損失慘重,但實力依然是三方勢力之中最強,但是,這種強大是建立在曹操活著的前提下的。曹操活著,能夠繼續保持北方的局面,對東吳孫權直接形成威脅,由此孫吳集團無法真正傾力朝西擴張。
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曹魏的威脅存在,劉備才能周旋于曹魏和孫吳之間,翻轉騰挪,從一個小小的新野,坐擁荊、益兩州,三分天下。
而若曹操死在了華容道,那么這對于曹魏政局,必定造成嚴重影響。首先,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立即就會遭受到嚴重挑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爆發的這一年,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自任丞相,這才算把整個北方集團集合在自己的麾下。
沒有曹操的北方,各大世族,一些心還向著漢朝的重臣(比如荀彧),以及不甘心蟄伏已經的漢獻帝,都會利用這個天賜良機,上演一出驚天大戲。北方雖然人才濟濟,但這些人只服氣曹操,沒了曹操,他們誰也不服誰,曹操的那些兒子們,此刻在政治上毫無影響力,而就當是曹操奪權建設階段而言,丞相草創,他還不是魏王,這個職位又不是世襲,曹操兒子們在法理上是不可能繼承丞相這個職位的。
所以,北方至少因為缺乏強有力領導而內亂,嚴重點甚至再次走向分裂。
而對于江東孫氏而言,這是其統一南方天賜的良機,沒有了劉表這個障礙,劉備日子也不好過,在赤壁大戰中,主要的戰利品都歸屬了東吳,攜大勝的氣勢,順道圍殲劉備,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只要不出什么問題,一路下荊州,克益州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劉備估計又要開始逃亡生活。
那么劉備有沒有跟孫權掰手腕的實力呢?
赤壁之戰后,孫、劉、曹三甲瓜分荊州,劉備得到了半個江夏和半個南郡,后來兩次向孫權請求用半個江夏換孫權手上的荊州半個南郡,從而才算真正站穩了腳跟。但實際上,劉備能夠借道“荊州”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戰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勢,其二,為了讓劉備頂替東吳在荊州方面對曹軍的鋒芒。
如果曹操死了,北方群龍無首而內亂,孫權暫時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占據整個荊州,必定是首要戰略,而剛剛擁有半個江夏和半個南郡作為根據地的劉備,根本來不及做任何準備,畢竟局勢不穩,新到手之地還沒有實現有效統治,有相當大的可能被孫權集團所吞掉。
如果按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就不存在三國鼎立最有可能形成的是南北對峙的局面。要么北方重新回到統一,最終一舉蕩平孫吳,要么孫吳奪取益州漢中后,迂回出關中,直抵北方大本營。
反正,總而言之,后面大概不太可能存在劉邦的戲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