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鐘聲都是為你敲-成長視窗
兩個小朋友打架,大人要去管,分清是非然后批評犯錯的那個,安慰受委屈的那個———讓小孩子也知道所謂的是非觀念,這是司空見慣的做法。但還有另外一種做法:首先,兩個孩子都懲罰;然后兩個孩子都批評。批評犯錯的孩子讓他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知道要“有所不為”;對于那個沒犯錯誤或者受了委屈的孩子,也要批評———“你為什么讓自己身邊的人犯了那么大的錯誤———為什么不阻止”,讓這個孩子知道要“有所為”,“無所為、被動打架和受委屈”也是錯誤的。這樣就不會鼓勵一種“弱者的道德”,關于這一點尼采雖然偏激卻一針見血。
很多自以為道德高尚、真理在握的人真的那么無辜嗎?講道德永遠讓人無法反駁,但通常也沒什么用甚至有反作用。很多時候可能應該很形而下地去想想自己身邊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壞人———如果你自己是好人,為什么會掉到壞人堆里來呢。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會去這么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