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左心房和右心房-勵志人物榜
6年前,她的兒子被人殺死,可對于兇手,這個母親最后卻選擇了寬恕。6年來,她用寫給愛子的2000多封天堂家信和一份永恒的母愛,為人們講述了一個關于仇恨與寬恕的故事———
張艷偉已經給兒子寫了6年的信,這就像洗臉、吃飯一樣,是她每天必做的事兒。
這個母親并不知道,這2000多封摞起來近半米高的信件該寄到哪兒去。準確地說,她自己就是郵差。每周,她都會帶著剛寫好的信,到兒子的墓前,念給在天國里的兒子聽。
6年前,她的兒子張猛因為在吉林市一家舞廳里見義勇為,被幾個男青年用刀捅死。那時,他剛參加工作,正處于熱戀中,剛剛翻開人生最美好的一頁。
可這個日夜思念愛子的悲痛欲絕的母親,卻在兩年后接受了調解,原諒了一個殺人犯,挽救了這個殺死自己兒子的兇手的生命。事情傳開后,有人這樣形容這個母親:“她的心臟有兩個心房,一個在流血,一個在寬恕。”
那個流血的日子,是2005年的2月3日。這天晚上,張猛在一家舞廳給一個從深圳工作回來的朋友接風,張艷偉包了兒子最愛吃的芹菜肉餡餃子,等他回家。可她怎么也沒想到,幾小時前,兒子在電話里說:“媽媽,我7點左右就回來,等我!”卻成了最后的遺言。
事后,張艷偉得知,在舞廳里,張猛和朋友看到一個男青年騷擾一個漂亮姑娘,強行要她電話,便上前制止。沒多久,這個男青年叫上了4個人,圍住了他們。從舞廳的監控錄像上可以看到,5個男青年追打著張猛和他的朋友,張猛從廁所逃到樓道,可最終也沒逃過這群人殘忍的8刀,倒在了血泊中,當場死亡。
這個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到25歲的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她的心里充滿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著為兒子報仇,甚至在夢里,兒子都告訴她:“媽媽,我死得太冤枉了,你找中央電視臺,去文案我這事兒吧!”
在法庭上,家人一次次打起了“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的橫幅,流著眼淚高喊口號,甚至和法警發生沖突。這個母親心里想著,哪怕傾家蕩產打官司,也要讓主犯“以死抵罪”。
殺死張猛的主犯王某,從小就被離異的父母拋棄,是奶奶撿垃圾拉扯大的。在法庭上,這個老人無數次地向這對父母下跪,“希望留孫子一命”。
最開始,張艷偉看都不看老人一眼,她也動過扶老人一把的念頭,但又在心里告訴自己,“看她一眼,扶她一把,讓心里升起一丁點兒同情,就是對不住死去的兒子”。
一審判決,主犯王某被判處死刑,隨后上訴。這場官司從市中級法院打到了省高級法院,程序拖了近兩年。在很長時間里,兒子的骨灰一直存在殯儀館的一個小格子里,張艷偉遲遲沒有給兒子安葬,她心里的疙瘩是,主犯還沒有被“處死”。
法院一次次地找到這對夫妻,表示主犯家屬希望調解,“給孩子一條活路”。可那時,她從沒想到過“寬恕”。
在那兩年里,她幾乎每天都會躲在房間里哭。她得了抑郁癥,害怕陽光、怕人群,怕參加別人的婚禮。為了躲避鄰居,她搬了家。她“病態”到不愿站在玻璃陽臺上,總認為別人在看她,嘲笑“這個母親沒有保護好兒子”。她甚至無數次想過自殺,抱著兒子的照片找一家旅館吞下藥“去找兒子”。
這個母親只能把對兒子的思念寄托在這些永遠不知道寄到哪兒的信紙上。她是從兒子走后的第五天開始寫信的,從那時候起,她每天都寫,沒有稿紙了,用養殖合同預定登記表寫,用律師的委托書背面寫。
這些信陪伴著這個母親,度過了生命中最為痛苦的兩年。她已經記不得是哪一天了,在給兒子寫信的時候,一個寬恕的念頭突然間一閃而過:“如果這個殺人的年輕人被處死,是不是又會多一個老人,像自己一樣生不如死?”
開始,這個念頭只是閃過,然后被她否定。但后來,這樣的想法開始不斷地出現。那個老人在她面前下跪求情的場景,也一幕幕地在她腦海里重現。
寬恕的想法越來越堅定。她整整兩天沒有起床,一次次地說服了自己。第三天,她來到了法院,接受了調解。主犯的死刑被改為了無期徒刑。和解后,她又去墓地看了兒子。跪在兒子的墓碑前,她低聲地哭泣道:“兒子,對不起,和解了!你不會怪媽媽吧!媽媽知道,你那么善良,你是贊成媽媽這樣做的。”
她依然沒有一天停止過對兒子的思念。只是,除了沉甸甸的思念之外,又多了一樣叫寬恕的東西。
她真的不再那么恨了。在給兒子的信里,她幾乎從沒罵過那個兇手。甚至面對記者,這位臉色蒼白的母親也小聲地說:“對不起,我不愿透露他的名字”。
兒子走后,這個母親幾乎不再看電視劇、不再看“唱歌跳舞的節目”,她只看央視12套的節目。節目里那些關于傷害和寬恕的故事,她記得特別清楚。
最近的一期節目里,一名工人因為不滿工種變化,沖動之下傷害了女老板。后來,老板做了開顱大手術,腦袋里裝了鋼管,面相毀容,可最后這個女老板原諒了這個工人,去監獄看罪犯,希望他改造好,等他出獄,還進她的廠子。
“我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我理解她。”這個母親流著淚說。
身邊的人也用溫柔的方式,對待著這個失去愛子卻寬恕了仇人的母親。兒子走后,兒子的女朋友陪她住了三年,幫她卷頭發,買韓劇《加油!金三順》讓她看,鼓勵她學習“金三順”。兒子的同學每年年三十來陪夫婦倆吃團圓飯,6年來年年如此。有的小伙子甚至叫她“媽媽”。
但她依然有放不下的事情。看到電視上那些年輕的罪犯,張艷偉很是心焦。有時候,她看著看著,會情不自禁大聲喊道:“孩子,冷靜,別犯罪!”她希望有出版社出版她寫的信,警示年輕人。她還打算接受勞教所的邀請,現身說法,“哪怕能有一句話,對迷途的年輕人有啟發,就好了。”
如今,回憶起那個殺死自己兒子的年輕人,她很慶幸“自己留下了那個長一張稚嫩臉、個子瘦小的主犯一命”。“我想好了,我會躲起來,默默祝愿他能有‘新的人生’。”她微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