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兒女失去他-世間感動
多年前的父親,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口抽煙。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父親戒了煙,眼都不眨地把冰箱里的兩條煙送人,而且對母親說:“以后,一天就吃一頓肉,要瘦的,多做青菜。”一天兩頓的白酒,也改成一天一小杯紅酒,還跟我和妹妹說,讓我們定期供應他紅酒。他放棄了長期以來早上跑步的習慣,改打太極拳了,因為醫生說,劇烈運動對他的健康沒有好處。但是,我曾偷偷發現,每次父親看到別人抽煙或者喝酒的時候,目光是“饞”的。母親告訴我,父親連脾氣都變了,出去不和人無端爭執,有話都是好好說。母親說的時候,笑道:“這個老頭,還是怕死吧?”
對父親的變化,我們同樣不解,等到父親生日時,妹妹半開玩笑地問他:“爸,你怎么不過你以前的快意生活了?”
父親說:“我想長命百歲唄。”
“您不是說不在乎活多少歲,只在乎活得高興不高興嗎?”妹妹說。
父親說:“幾個月前,我參加一個老友母親的葬禮。老友的母親去世時已經89歲,按照風俗,是喜喪,他依然無比悲傷難過。一個六十多歲的大男人,哭得像個孩子,邊哭邊說:‘媽,你走了,從此我就是孤兒了。’”
父親說,那一刻,他的心里忽然就像被針扎了一下,想起十幾年前,爺爺奶奶相繼離世后的感覺,也和那個老友一樣,當時父親覺得,雖然自己有家,子女雙全,可是沒有了父母,還是覺得心里的天塌了。也是從那一刻,父親忽然醒悟,一個人想要好好活著,不是因為貪生;一個人為健康長壽努力,也不單單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能好好地陪伴家人,在一起走得更久,能讓孩子多得一些愛。
父親說:“我想通了,我要好好愛惜自己,要多活很多年。我和你媽,不想讓你們兄妹倆變成孤兒。”
我和妹抱住父親,都哭了。
一個人不管多大,只要失去父母就成了孤兒。母親說錯了,父親不怕死,但是他怕我們失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