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心靈雞湯
和朋友聊天,他說:“你一向對人隨和。無論和倒垃圾的、街市小販,都能談幾句,到底你有沒有不喜歡的人?”
“有。”我說,“負面的人。”
“什么叫負面的人?”
“任何事,先搖頭再講,這種人,就是負面的人。”我說。
“我是深謀遠慮呀!”這些人自我辯護,“三思而行。”
講一個笑話,這些人想了半天,才決定笑與不笑,已經沒趣。
當我們興沖沖地想出了一個新主意,這些人一聽即刻皺眉頭,感覺上,已經被澆了盆冷水。
黎智英說:“一定要避免這些人,不能容忍,因為他們會把你的原動力吸走。”
講得一點兒也不錯,與他們為伍,是頗疲倦的,他們消耗我們相當多的精力。
凡事總得替別人著想。這些人看我們,也很厭惡:“哪來一個整天笑嘻嘻的傻瓜?”
我們在他們眼中,永遠是個失敗者。什么事都給想得過于簡單,到頭來總是空歡喜一場。整天做那些白日夢干什么?為什么偏偏要向虎山行?
負面的人,講得也沒錯。
事實上,我們這群比較樂觀豁達的,當然也并非不經大腦行事,我們只不過不安于單調,我們敢去想,勇于做夢。我們并非愛被馬屁精包圍,我們只要求對方不要凡事先說不。
倪匡說:“發明原子彈的人,一定先被認為是匪夷所思。”
從前,中原之外的,都是匪夷。廣東福建也屬匪夷,發明原子彈的美國人更是匪夷。
如果匪夷能創作,要是匪夷是快樂的,我自認自己是匪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