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離歌-中篇故事
1
郝奕今年45歲,是萬安縣華弈圍棋學校的校長。二十多年前,郝奕從師范院校畢業后走上了工作崗位。當時的他血氣方剛,風華正茂,事業上前程似錦,婚姻上也美滿幸福,不僅娶了孫秀敏這一漂亮賢惠的妻子,而且還有了一位聰明可愛的兒子,可謂是春風得意。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郝奕卻染上了賭癮。
郝奕所在的學校坐落在萬安縣冒家鎮,冒家鎮是國內有名的圍棋之鄉。清朝時,曾因出過乾隆皇上欽點的大國手冒湘舟而聞名海內外。冒家鎮的孩子們自打從娘肚子里出來,就拿著圍棋子當石子玩,故而冒家鎮的人不僅皆會弈棋,而且棋技甚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此間突然掀起一股賭棋風潮,大凡弈棋者,弈棋時均要下些賭注來定勝負,以示勝者的王者風范。賭注先是幾盒香煙,后來變成了飯局,再往后便成了賭錢。賭注越下越大,由最初的幾元錢弈一盤棋,猛增至后來的幾十元上百元、乃至上千上萬元來賭一局棋。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加上大學時的一些圍棋功底,郝奕也逐漸地融入到了所在地的圍棋賭博之中。
開始時,郝奕只是在放學后的暇余時間與人過上幾招,而且賭注也下得很小,慢慢地他便弈上了癮,賭注逐漸增大。由于郝奕年輕氣盛,大腦反應敏捷,故而他與人賭棋十有九贏。天長日久,他對自己教書育人的工作感到了厭倦,覺得還是賭棋無拘無束,而且來錢也快,勝過教書百倍,于是他干脆背著妻子秀敏向學校辭了職,開始以賭為業。然而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的,棋場如同戰場,而戰場之上卻沒有常勝將軍,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郝奕的賭運開始出現逆轉,而且是逢賭必輸,短短數月,家中積蓄便被他徹底輸光。秀敏在得知他賭棋輸錢并丟了工作之后,與他大鬧一場,抱著孩子跑回了娘家。而輸紅了眼的郝奕,此時卻早已昏了頭。為了贏回他輸掉的錢,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自己居住的三間大瓦房以6萬元的價格抵押了出去。然而幸運之神卻偏偏遠離他,郝奕在與一位外地棋手惡賭三天三夜之后,被對手徹底擊敗,不僅押房的6萬塊錢輸個精光,而且還欠下了人家3萬元的高利貸。敗下陣來的郝奕被徹底擊垮了——老婆孩子走了,房子也被他輸掉了,而且屁股后面還有人跟著要債!此時他才感到了后悔,他覺得自己太對不起秀敏和孩子了。反悔又有什么用呢?欠下的賭債總得還人家吧,可他現在已是窮鬼一個,又能拿什么去還人家的債呢?而且秀敏還不知他賭輸了房子和欠了人家的債,如果知道……他不敢再想下去了,該怎么辦?思來想去,他想到自己目前唯一的出路只有一個字——死。死能擺脫一切煩惱和憂愁,自己一死萬事皆休。于是這天上午,他找了一條繩,來到了鎮東一處斷壁殘垣、破舊不堪的四合大院,他要在此了卻自己的一生!
2
四合院內幽深寂靜,據說此院原為一大戶人家所有,解放前夕該院主人逃往外地,此后便一直無人居住。郝奕踏著院內的荒草來到正房,他瞅準房上的一根橫柁,找了一張破桌,上面架了一張破椅,然后登上椅子開始往柁上挽上吊的繩索。然而就在他挽繩索的當間,他突然發現他眼前光溜的橫柁上有一塊方方正正的“疤痕”,這塊疤痕就像是人們在漂亮整潔的衣服上釘了一塊不倫不類的補丁一般,特別顯眼。他用手一摸,疤痕有些松動,他用指尖將疤痕往外一摳,疤痕竟然摳起,原來那疤痕竟是鑲嵌在柁上的一個木蓋,蓋下卻是一個木洞,洞內平平整整地放有一塊折疊著的麻紙。帶著好奇,他將麻紙打開,里面立刻現出幾行工整的小楷字跡:
為避亂世,東山角黑石崖下,埋有我冒家祖上所傳珍寶及部分金銀細軟,獲此秘者,即與我祖有緣,金銀財寶全部歸你。祖傳珍寶:一幅畫軸、一副圍棋、一帕絲巾、一冊棋書,務請代為保管,來日若有冒家人前往索取,敬請奉還。取寶時你出古詩:“一曲離歌兩行淚”,冒家人需答另一句古詩:“人間由命非由他”,以防假冒。倘若無人問津,待華夏安定之日,可將此物獻于國家。我在九泉之下謝恩矣!
看罷麻紙上的留言,郝奕心中禁不住一陣驚顫:天啊!麻紙上所言之語可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他立時打消了死的念頭,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按書信所示,拿了一把鐵鍬,來到了東山角的黑石崖下。此地寂寥空闊,靜無一人。郝奕找準位置,鍬鏟手刨,在地下挖了近一米左右,果然挖到一只木箱。該箱雖有些腐朽,但存放在里面的兩只青瓷花瓶卻保存完好。郝奕從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花瓶,揭去瓶口封著的蠟紙,發現一瓶內裝有十幾根金條及大量珠寶,另一只瓶內則裝著留書人所言及的祖傳珍寶——一幅畫軸、一副圍棋、一帕絲巾、一冊棋書,與麻紙上所言分毫不差。
郝奕展開畫軸,里面呈現出的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松下手談圖》,畫中畫的是兩位高士正在松下弈棋的情景。鄭板橋一向以畫竹見長,但該畫卻是以人物呈現,不僅結構精致,而且用筆蒼勁,可見板橋畫人的功底也非同一般。再看那副圍棋,棋子黑白閃亮,耀人眼目。細看,那黑子均由烏色瑪瑙制成,而所有白子均為白色珍珠磨就,其價無可估量。而那絲巾更為稀奇,該巾尺寸約一塊普通毛巾大小,質地為黃色絲綢,上用銀絲鑲著“大國手”三個大字,落款處嵌有“乾隆御題”字樣。該絲巾先不言其價值幾何,單就乾隆的題字,也足以讓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研究琢磨上一陣子的。最后一冊棋書,首頁標明為冒湘舟所著,內容多為冒湘舟所研定式,也有與人對弈的棋譜,均為國手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