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在線聽《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成語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每個成語故事背后,
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
是中國幾千年來人民的智慧結晶。
今天,和小編一起,
學習成語故事——朝三暮四,
了解歷史,學習知識。
01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后人由此提煉出“朝三暮四”這個成語。
點開小喇叭,收聽音頻故事
成語故事《051朝三暮四》 音頻: 進度條 00:00 01:41 后退15秒 倍速 快進15秒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繪本)讀
萬
卷
書
02
成語解釋
朝三暮四,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這則成語原指一養猴人以果子飼養猴子,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變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復無常。其自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多用于書面語,含貶義。
成語寓意
朝三暮四這則成語典故告訴人們,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看問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該看到其本質。
讀
萬
卷
書
03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的宋國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歡獼猴,家里養了好多,整天圍著他轉悠,和他一起玩,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左鄰右舍都稱他“狙(古書里指獼猴)公”。
狙公與獼猴相處久了,人猴之間的信息溝通就成了一種心領神會的交流。不僅狙公可以從獼猴的一舉一動和喜怒哀樂中看出這種動物的欲望,而且獼猴也能從狙公的表情、話音和行為舉止中領會人的意圖。
因為狙公養的獼猴太多,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瓜、菜和糧食,所以他必須節制家人的消費,把儉省下來的食物拿去給獼猴吃。然而一個普通的家庭很難有足夠的財力物力來滿足一群獼猴對食物的長期需要。有一天,狙公發覺家里的存糧難以維持到新糧入庫的時候,因此意識到限制獼猴食量的必要性。
獼猴這種動物不像豬、羊、雞、犬,吃不飽時僅僅只是哼哼叫叫,或者外出自由覓食。對于獼猴,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待遇,想讓它們安分守己是辦不到的。它們會像一群頑皮的孩子,經常給人鬧一些惡作劇。既然沒有條件讓獼猴吃飽,又不能讓它們肆意搗亂,狙公只好想主意去安撫它們。
狙公家所在的村子旁邊,有一棵高大的櫟樹。每年夏天,櫟樹枝杈上長出的密密麻麻的長圓形樹葉,早已把樹冠裝點得像一頂華蓋。這棵樹下成了人們休息、納涼的好地方。到秋天,櫟樹上結滿了一種獼猴愛吃的球形堅果橡子。在口糧不足的情況下,用橡子去給獼猴解饞充饑是個好辦法。于是狙公對獼猴說:“今后你們每天飯后,另外再吃一些橡子。你們每天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這樣夠不夠?”獼猴只弄懂了狙公前面說的一個“三”。一個個立起身子,對著狙公叫喊發怒。它們嫌狙公給的橡子太少。狙公見獼猴不肯馴服,就換了一種方式說道:“既然你們嫌我給的橡子太少,那就改成每天早上給四粒,晚上給三粒,這樣總夠了吧?”獼猴把狙公前面說的一個“四”當成全天多得了橡子,所以馬上安靜下來,眨著眼睛撓著腮幫,露出高興的神態。此時老猴子一聲召喚,群猴一齊伏下身子,不住地給狙公磕起頭來——它們是在向狙公謝恩哩。狙公看著這情景,也捋著長胡子高興地笑了。
讀
萬
卷
書
04
更多成語故事推薦
成語故事《矮子看戲》
成語故事《安步當車》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
成語故事《暗渡陳倉》
成語故事《暗箭傷人》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成語故事《拔山舉鼎》
成語故事《百川歸海》
成語故事《百發百中》
成語故事《百聞不如一見》
成語故事《敗軍之將》
成語故事《班門弄斧》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抱薪救火》
成語故事《包藏禍心》
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成語故事《杯水車薪》
成語故事《背水一戰》
成語故事《逼上梁山》成語故事《比肩接踵》
成語故事《閉門造車》
成語故事《篳路藍縷》
成語故事《別開生面》
成語故事《賓至而歸》
成語故事《兵不血刃》
成語故事《兵不厭詐》
成語故事《病入膏肓》
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成語故事《博士買驢》
成語故事《不恥下問》
成語故事《不敢越雷池一步》
成語故事《不寒而栗》
成語故事《不寒而栗》
成語故事《不可多得》
成語故事《不可救藥》
成語故事《不求甚解》
成語故事《不屈不撓》
成語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語故事《不甚了了》
成語故事《不學無術》
成語故事《不遺余力》
成語故事《不知所云》
成語故事《不自量力》
成語故事《不足為外人道》
成語故事《才高八斗》
成語故事《滄海一粟》
成語故事《草菅人命》
成語故事《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差強人意》
成語故事《巢毀卵破》
?每天更新中。。。
讀
萬
卷
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