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故事,司馬談的故事,《史記》的故事,少年兒童國學課堂
司馬遷的故事,《史記》選讀,少年兒童國學課堂
黃河長又長,龍門司馬郎。
功業追尼父,史家之絕唱。
以我曠世才,雄健著華章。
妙手以實錄,炳如日月光。
天地之悠悠,千秋之榜樣。
腳印第一步,太史公子長。
近日,朝陽小扁鵲——朝陽區少年兒童國學啟蒙教育公益項目,迎來了《史記》經典的主題學習。
該項目由北京市朝陽區“CVSC計劃”暨社企融合志愿服務創投項目支持,按照每周一次更新的頻率,持續進行中,歡迎更多轄區未成年人報名參與喲。
《史記》首創紀傳體編史方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果雪兒中醫國學兒童啟蒙教育中心的指導老師,首先分享了司馬遷發憤著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慘遭飛來橫禍,幽于縲紲,悲憤交加。
然而痛定思痛,司馬遷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發憤著書,終于成常人所不能成,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成就了52萬多字的《史記》這一皇皇巨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生的偉大,活的艱難,死而不亡,乃是中國第一流的真正偉大人物。
果雪兒認為,經典是可以移動的祖國。
在《史記》選讀的部分,指導老師特別選取了《史記》末卷《太史公自序》中的句子。
可以說,在司馬遷的一生當中,從靈魂上深度影響他的只有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是五百年前的孔子,一個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
對于孔子,司馬遷毫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的無限敬仰。他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句子,表示自己“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認為孔子“可謂至圣矣”。
對于父親司馬談臨死之前的生命交代,司馬遷在內心里面,可謂反復聆聽,并鄭重表示“小子何敢讓焉”;表示要繼承父親的遺志,一定要完成父親的遺愿。
作為朝陽小扁鵲項目的承辦方,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果雪兒中醫國學兒童啟蒙教育中心每周持續推出高質量的公益國學課堂,力圖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項目中的星級示范。
本項目面向轄區廣大中小學生,采取社區小組互動模式,體驗國學經典及國學禮儀,從少年兒童開始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新時代的國學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