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英雄人物故事
泱泱華夏數千年以來,涌現出無數的英雄,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中國十大英雄人物故事,一起來看看,并記住他們。
故事一:荊軻刺秦王
荊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后代。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后,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計劃進展得很順利,當荊軻獻地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后為秦侍衛所殺。荊軻是個英雄,他不畏強大的秦國勢力,毅然刺殺秦始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何等的豪言壯語,何等的氣魄。這便是上古的“俠”,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將生命置于度外。這便是“俠”的動人心魄的悲壯。
故事二
信陵君
信陵君中國戰國時期四君之一。本名魏無忌。戰國時魏國貴族。他禮賢下士,廣納門客,據說有食客3000人。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趙王求救于魏王。剛開始魏王派晉鄙往救。但魏王害怕秦國,又令禁止,故晉鄙率兵只到鄴。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率軍救趙,打敗了秦國。后留在趙國10年。
信陵君無忌雖身為王子,卻禮賢下士,急人之困倦,俠肝義膽。致力抵抗秦國,拯救魏國。不顧個人安危救之與危難之中,竊符救趙,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也因此讓他名聲大噪。信陵君無論是智謀,還是膽量都可以傲視當世,以至于強大的秦國,在信陵君當政期間不敢出兵于魏國。歷代君王也對信陵君推崇備至。漢高祖劉邦登基以后,為戰國各個國王及秦始皇等的陵墓設立十家守護者,不是國王,而設立守墓人的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已。司馬遷對信陵君的評價可謂最高: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故事三
項羽自刎烏江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咤風云,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杰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后,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后,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為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為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為,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
故事四
文天祥視死如歸
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于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文天祥為什么是英雄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文天祥面對元軍的進攻,組織南宋軍民進行抵抗,保衛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正義之舉;兵敗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終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這是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的真實寫照,這種崇高的氣節,已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象征。
故事五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他是抗金名將,他的文治武功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岳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余戰無一敗績。南熏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
岳飛個人魅力相當之大,心胸開闊基本不計前嫌。以至于岳飛的不少敵人都成為了他的部下和戰友。岳家軍也是這樣成長而來的,如岳家軍第一猛將楊再興、太行山梁興、江西曹成等人。岳飛和他指揮的岳家軍不但在抗擊金兵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保護了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免于遭受金兵的蹂躪,而且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得人民的愛戴。岳飛是一位真正民族英雄。
故事六
于謙人間清白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能寫出如此正氣詩句的人,肯定是一個鐵骨錚錚的人,于謙正是這樣。
尤其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于謙更是如此。1449年,有“大明戰神”之稱的明英宗朱祁鎮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征瓦剌,結果被瓦剌首領也先以五萬騎兵打敗。自己還當了也先的俘虜,被也先請到北方住五星級蒙古包去了。但是也先并不準備善罷甘休,它的目標仍然是大明朝的京城。
他想借此千載難逢的良機,一舉攻破大明朝的京城俘虜并摧毀明朝的核心,好回復他祖上的榮光。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是于謙站得出來,力斥逃跑派,并且率領被嚇得膽戰心驚的文官集團誓死保衛京城,擊退了來勢洶洶的也先,捍衛了大明最后的尊嚴。
故事七
抗倭英雄-戚繼光
明朝抗倭名將,戚家軍的開創者。戚繼光風流倜儻,愛好讀書,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聯合俞大猷等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為禍多年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鎮守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憑借戰功,累遷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正是有他和戚家軍的存在,才讓倭寇在沿海不敢猖獗,保證了民族領土的完整。
故事八
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雖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職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譽為“林青天”。在任江蘇廉防使時,他在大堂上書寫一聯:“求通民情;愿聞己過。”事事為民著想,對于漕運、鹽法、水利、農業、制幣、吏治、救災等關系民生的大事,無不予以關注。林則徐確實是我們的英雄,他頂住當時政府的壓力,銷毀鴉片,人民拍手稱快,也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的強硬態度。現在還記得他的兩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廣東期間,林則徐大舉禁煙,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繳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虎門當眾銷毀。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表明中國人民是一個酷愛自由、不畏強暴的民族,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故事九
劉胡蘭 (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
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 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于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
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親筆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故事十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
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