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你知道多少
《史記》,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
它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書中的許多典故成語、警句格言,廣為流傳。
今天大家精選了10個出自《史記》的成語,帶你看看成語背后的故事。
1.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解釋: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后,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并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2. 韋編三絕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后來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p>
3. 酒池肉林
解釋:商朝末代君王紂王生活糜爛,他下令在沙丘平臺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游玩,一邊隨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
出處:《史記·殷本紀》:“大冣樂戲于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4. 網開一面
解釋: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處:《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睖唬骸拔?,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5. 一字千金
解釋:秦相呂不韋叫門客著《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出布告,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千金。后來用“一字千金”稱贊詩文精妙。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6. 一飯千金
解釋:韓信未得志時,曾受到漂母贈飯數十日。后來,韓信顯貴后,贈漂母千金為謝。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7. 臥薪嘗膽
解釋:春秋時,越國為吳國把滅,越王勾踐立志復仇,他將膽置于臥榻之上,每日嘗一嘗,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8. 孺子可教
解釋:張良曾遇到一個老人,面對老人一次次的無理要求,張良都一一滿足,老人見張良是個敦厚可教之人,于是傳他一部兵法。成語孺子可教意為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9. 四面楚歌
解釋:項羽被劉邦圍于垓下,劉邦兵眾高唱楚地歌曲,項羽驚呼:楚地都被漢軍占領了嗎?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p>
10. 紙上談兵
解釋: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