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孩子聽的名人故事(八):我們終將要接受自己只能是個普通人
1482年,達·芬奇到米蘭后,想要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差事,他知道莫羅不僅喜歡藝術,還急需軍事工程師,而達·芬奇在佛羅倫薩也曾用自己的科學知識幫洛倫佐處理過軍事方面的問題。
于是,他就給當時的統治者莫羅寫了一封自薦信:“尊敬的殿下,您好!我叫達·芬奇,來自佛羅倫薩,我是一個軍事工程師、建筑師,同時也是畫家、雕刻家。在佛羅倫薩的時候,我曾帶領大家建造過一種易拆裝的橋,這個橋很堅固,足夠抵御敵人的進攻。它可以前后移動,方便我軍追擊敵人,把敵人一網打盡......”
雖然莫羅和洛倫佐一樣向往著至高的權力,但莫羅比洛倫佐懂得珍惜藝術家,對比之下,達·芬奇更愿意效力于莫羅。
這封信成功打動了莫羅,他熱情地邀請達·芬奇到宮中參加宴會。
達·芬奇想要抓住這個機會,便帶上了自己最心愛的琴,打算在宴會上邊彈邊唱,一展自己的才華。
一直以來,達·芬奇都希望大家關注的是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出眾的外表。因此,他特地挑選了一件簡約式西服,想要打扮地低調一點,可達·芬奇高貴的氣度,還是吸引了眾多來賓的目光。
“這位先生可真好看,舉手投足間都彰顯著貴族氣息,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吧?”
“聽說他是來自佛羅倫薩的藝術家,年輕有為,涉足的領域很多,是難得的奇才!”
“他怎么還帶著琴呢?難道是要給殿下表演嗎?真有意思,一個軍事工程師還會彈琴?”
大家議論紛紛,都對達·芬奇充滿了好奇,期待著他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達·芬奇沒有理會這些聲音,徑直走進了宮殿。只見金碧輝煌的大門上有兩個圓銅獅子頭,門頂的燈光照得那兩個圓銅獅子頭熠熠發光。宮殿內花團錦簇,從各地搜刮來的藝術品擺滿了整個中庭,還有一座噴水池立在正中央,處處顯示著主人的與眾不同。
莫羅和他的情人澤慈莉婭早已等候多時,莫羅的外表看起來好像放蕩不羈,但眼里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
達·芬奇走上前去,向莫羅行禮,莫羅連忙扶起他說道:“早就敬仰先生大名了,今日一見,果然是氣宇軒昂。五官清秀中帶著一抹俊俏,帥氣中又帶著一抹溫柔,我已經迫不及待要看先生的表演了。”
“殿下,您過獎了,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藝術家,多虧您給機會,才有幸在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里一展歌喉。請您等一下,我需要做個準備。”達·芬奇稍作調試后,開始了他的表演。
達·芬奇一張嘴就震撼了全場,他不僅琴聲悠揚,歌聲也是那樣的清潤甘甜,像一股泉水叮咚叮咚流淌滋潤到每個人的心田。
莫羅在宮中組織過的盛大宴會不計其數,樂師們每一次華麗的表演都大同小異,大家早已對以往的形式感到厭倦。而達·芬奇的演出讓眾人眼前一亮,莫羅不禁感慨道:“早就聽聞達·芬奇才華橫溢,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想必他最擅長的領域造詣也是很深的,我一定要重用他。”
第二天,莫羅就再次把達·芬奇請到了宮中,給他布置了一個重要的任務。
莫羅對達·芬奇說:“先生,您的才華我已有所耳聞,現在,我想請您給我去世的父親斯福查做一個銅像。我非常尊敬我的父親,因此,我希望這個銅像能彰顯出他威武雄壯的氣概,讓后世銘記他的豐功偉績,不知道您有什么想法?”
達·芬奇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殿下,我非常愿意為您效勞,能為您的父親做銅像是我的榮幸。聽說您的父親斯福查擅長騎馬,那我們就來塑造一座巨型騎馬青銅像,您看怎么樣?”
莫羅很滿意這個想法,連連點頭說:“嗯,是的,我的父親非常擅長馬術,騎馬也能顯示出他的勇猛,就這么決定了。我需要您馬上開工,不知您還有其他問題嗎?”
達·芬奇猶豫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說:“殿下,既然是巨型雕塑,那就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我想讓您能在資金、材料等方面絕對地支持我......”
還沒等達·芬奇說完,莫羅就打斷了他,回答道:“先生,你放心吧,錢財方面的事都是小事,您盡管開口就好。”
就這樣,達·芬奇開始了為時幾個月的初稿設計階段。為了凸顯騎馬者的威嚴,不被身下的駿馬形象搶了風頭,達·芬奇到處觀察騎士們騎馬的英姿。
達·芬奇就像當初畫雞蛋一樣,從各個角度畫了無數馬的形象,有奔跑的馬,有跳躍的馬,有臥地休息的馬,還有單腳躍起的馬。
達·芬奇認真地研究著如何設計雕塑,他試圖刻畫出斯福查英勇善戰的性格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雖然很難,但達·芬奇從未放棄過對完美的追求,他無法容忍作品中有一點瑕疵,這直接導致了巨型雕塑的交付時間一拖再拖。
而在此期間,達·芬奇除了建造斯福查的雕塑,還承擔了米蘭宮殿的各種慶祝活動。莫羅的宴會非常多,達·芬奇負責的項目很繁雜,安排節目、布置會廳、設計裝飾等每一件事都需要他親自過目。
為了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創作上,達·芬奇努力平衡著自己的時間,還發明了一種獨特的休息方法,那就是每工作4個小時就強制自己躺下去睡15-20分鐘。然后,再起來繼續工作4個小時,接著睡15-20分鐘。像這樣反復進行,達·芬奇每天只能睡兩個多小時,節省下來的時間都被他用來研究雕塑了。
經過達·芬奇近十年的努力,斯福查雕塑的土質模型終于完成了。達芬奇在米蘭的這十年時間中雖然創作過很多作品,但最讓人震撼的,還是斯福查雕塑。
在斯福查紀念日當天,當民眾們看到這座巨大的石膏騎馬像后,都贊不絕口。
但遺憾的是,當時的米蘭遇到了危機,城里所有的銅都被用來制造武器了,沒有材料供達·芬奇鑄造巨型雕塑,這座雕像始終保持在石膏的狀態,最后還在亂戰中被摔得粉身碎骨,沒能保存下來,成為了達·芬奇心里永遠的痛。
在米蘭人的心里,達·芬奇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曠世奇才,他隨時都有可能迸發靈感,然后迅速用本記錄下來,全然不顧周圍的情境。而達·芬奇的筆記本很難被看懂,如果你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則需要準備一面鏡子。因為,達·芬奇所寫的字都是左右顛倒的,旁人看起來會很費勁。
米蘭的統治者莫羅和他的情人澤慈莉婭特別欣賞達·芬奇的個性,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作品才是獨一無二的,值得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
一天,莫羅派人請達·芬奇來,說有事要商量。達·芬奇一進宮,就看見高挽著黃色頭發的澤慈莉婭正在等他,澤慈莉婭纖細的手指上戴著一枚碩大的鉆石戒指,金色的耳釘在水晶燈下閃閃發光。
澤慈莉婭見達·芬奇來了,微笑著說:“先生,我非常仰慕您的才華,希望能請您為我畫幾幅畫。”
達·芬奇問道:“夫人,您想讓我畫什么呢?”
“畫我!”澤慈莉婭的回答很干脆。
達·芬奇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在心里默默地想:“現在,澤慈莉婭是莫羅最在乎的女人,能為她畫畫是讓莫羅賞識我最好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握住。可是,澤慈莉婭在得到莫羅的寵愛后,脾氣越來越差,對什么都很挑剔,讓她滿意真是件困難的事啊,我得好好計劃一下。”
于是,達·芬奇和澤慈莉婭認詳細地探討了畫畫的時間以及畫肖像的相關事宜。
給澤慈莉婭畫畫的日子到了,一大早,達·芬奇就進了宮,只見澤慈莉婭抱著一只貂鼠在迎接達·芬奇。
澤慈莉婭問道:“先生,我想讓您畫我和我的貂鼠可以嗎?”
“沒問題,您放輕松,像往常一樣,坐在那里撫摸自己的貂鼠就可以。”達·芬奇思考了一會兒,繼續說,“我畫畫的時候不希望有人打擾,還有,請幫我找一個樂師,他需要不停地演奏,曲目的風格以優雅為主就好。”
澤慈莉婭點了點頭,派人找來了宮殿里最有名的樂師。可是,達·芬奇并不滿意樂師所彈奏的曲目,他當場寫了一個譜子交給樂師演奏。
整支譜子都是達·芬奇自己作的曲,從沒有其他人聽過。它就如一泓清泉,流淌過澤慈莉婭的心頭,又如一縷微風,輕拂過澤慈莉婭的臉頰。澤慈莉婭不禁心曠神怡,陶醉于其中,臉上露出了高貴又安詳的微笑。
就是這一瞬間,被達·芬奇快速地捕捉下來,在經過反復的修飾后,油畫《撫貂女人》完成了。
畫中的澤慈莉婭和貂鼠都被達·芬奇畫得惟妙惟肖,而澤慈莉婭用手撫摸貂鼠的樣子,更是貴族氣十足,被大家稱贊不已。
在這兒之后,找達·芬奇畫肖像的貴婦人越來越多,但達·芬奇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一一接待。在完成《女性肖像》、《拉·貝爾·佛羅尼艾像》、《哺乳的圣母》和《巖間圣母》后,達·芬奇接下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最后的晚餐》。
1495年,達·芬奇接受了為圣瑪利亞修道院的食堂畫一幅大型壁畫的任務。他經過苦思冥想,決定翻畫前人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講的是,猶大為了錢出賣了自己的老師耶穌,而耶穌在和眾徒弟吃晚飯時坦言,自己已經知道被人出賣了,但他并沒有說出這個人的名字,徒弟們頓時形態萬千,表情各異。
而達·芬奇想要畫的,就是這讓人捉摸不透的一瞬間。他要根據13個人的身份及性格特點,描繪他們當時可能出現的表情,借此來反應每個人的心理狀態。
“耶穌被人出賣了心里很難過,但他的寬容和善良也同時要表現出來,除了猶大,其他的人都是無辜的,他們的表情接近但不能完全雷同。”想到這兒,達·芬奇眉頭緊鎖,“我不能這么快就下筆,一定要多觀察周圍人的言行舉止,細節決定成敗,只要把握住每個人的細節就能成功。”
達·芬奇在創作《最后的晚餐》的過程中,經常會畫著畫著就扔下了畫筆,自顧自地跑到街上去觀察來來往往的人群,用筆記錄下他們的表情、動作以及各種姿態。有時達·芬奇會一連畫好幾天都不休息,有時他又會好幾天都不動筆,就那樣呆呆地望著未完成的畫發呆。
一次,修道院的院長來催畫,一進門就看見達·芬奇正在對著猶大的臉發呆。院長生氣地找到莫羅,跟他細數達·芬奇的懶散,他憤怒地說:“殿下,交畫的日期馬上就要到了,達·芬奇不但不著急,還坐在畫前發呆,這也太不像話了。這么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怎么能稱之為藝術家呢?請您狠狠地責罰他。”
于是,莫羅找來了達·芬奇并質問道:“先生,院長已經跟我告過好幾次您的狀了,您為什么不抓緊時間畫畫呢?”
達·芬奇嚴肅地回答:“尊敬的殿下,事情是這樣的,這幅畫現在只差猶大的臉沒有完成了。猶大代表了一股惡勢力,我想要畫出他那狡猾奸詐的一面,就必須要找到一個足夠可恨骯臟的人來做模特,才能畫出那種效果。”
莫羅深知達·芬奇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不會因為趕時間就隨意畫點什么糊弄對方,但還是有點擔心地問道:“先生,我明白的您的意思,您是個尊重藝術的惡人,可交畫的時間就要到了,院長一直催該怎么辦呢?”
“那我只好用院長的臉當模特了,只要他同意,我明天就能畫完,哈哈!”對藝術負責的達·芬奇當然不會把猶大的臉畫成院長的臉,他只跟莫羅開了一個玩笑,莫羅也跟著大笑起來。
沒過多久,達·芬奇就在街角的賭坊里等到了那張不知廉恥的臉,他也終于完成了《最后的晚餐》這幅巨作。畫中的每個人都各有心事,尤其是猶大,達·芬奇把他安排在了光線的暗處,使他那張背叛者的臉顯得更加丑陋和卑劣。
《最后的晚餐》這幅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榮耀,是世界藝術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它轟動了整個意大利的藝術界,達·芬奇的名譽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