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看狗識主人
唐朝天寶年間,藥材商鄒伏嶺到鄉下收購藥材,想順便找一家農戶作為收購點,代他收購藥材。雖然這里盛產藥材,但是畢竟交通不便,他也沒有時間常來。如果有了代收的人,既不耽擱事,他也輕松了許多。
但是,代購點的人必須誠實可信,公平公正,兩不相欺。要是碰上奸詐的人,對賣藥材的人克扣斤兩,對他以次充好,那他的生意就沒法做了。所以說,找人很關鍵。
但是,這一帶的幾百家農戶,誰家誠實,誰家奸詐,他也不可能挨家挨戶去調查,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詢問里正。好在他和里正曾經在一起喝過酒,有過一面之緣,他便帶著伴當,找到了里正的家里。
里正聽說了來意,一拍大腿,說道:“這事你來問我就對了,我有一個最佳人選,那就是我的侄子羅臺浩。走,我帶你去他家看一看。”
說完,就在前面帶路。走了不到一箭之地,就到了一戶人家。里正高喊道:“大侄子,來客人了。”話音剛落,里面躥出一條狗,沖著鄒伏嶺和伴當兩人,齜牙咧嘴地狂吠。里正驅趕了好幾次,它總是折回來沖著倆人咬。
這時,羅臺浩走了出來,喝住了狗,把眾人迎了進去。里正講明來意,羅臺浩大喜,沖鄒伏嶺抱拳說道:“太好了,我愿意為掌柜效力。”
鄒伏嶺隨便聊了幾句就走了,臨走時,說是先考慮考慮再說,其實,這是推托之詞,他沒有看上羅臺浩。
半路上,伴當問道:“爺,你為何看不上姓羅的呢?我看這人不錯啊。”鄒伏嶺笑著說:“此人太過強勢,而且比較狠,以后和他打交道,我會吃虧的。”伴當問道:“爺,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鄒伏嶺笑著說:“從他家的狗看出來的。”伴當很驚訝,問道:“他家的狗怎么啦?”鄒伏嶺說:“他家的狗非常兇狠,看見生人就往上撲,趕也趕不走。這都是他驕縱出來的,什么樣的主人,就會養出什么樣的狗。”
伴當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如此。過了一會兒,他又問道:“何不讓里正多介紹幾家,你從中挑選出一家呢?”鄒伏嶺笑著說:“不用麻煩里正了,我已經想出一個好辦法了。今晚先在小鎮上去住一晚,明天一大早,我們再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大早,天還蒙蒙亮,鄒伏嶺就把伴當叫了起來,兩人往鄉下趕去。半路上,鄒伏嶺選了兩根細長的荊條,交給伴當一根。伴當問道:“爺,拿著荊條啥意思啊?”鄒伏嶺說:“防狗。”
鄉下的人家,幾乎家家都有著狗,用來看家護院。兩人一走近村子,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狗叫聲。接連走了兩個村子,鄒伏嶺都沒有停下來。
到了第三個村子的時候,各家各戶的狗,都跑出來沖著他們吼叫。他倆舉著荊條趕著狗,好多狗不退縮,或者退縮了幾步,又折回來,跟在他們的身后咬著,只有一家的狗,舉著荊條一嚇唬,它就跑回家門口,不再追過來。
鄒伏嶺用荊條一指,說道:“就是這家了。”說罷,上前敲門。不一會兒,門開了,里面探出一顆腦袋,滿臉堆笑地問道:“客官何事敲門?”鄒伏嶺抱拳說:“我倆趕路還沒有吃早飯,想在你討口水喝,不知可否愿意?”
那人約莫三十多歲,趕緊打開門說:“快快請進,來了就是客,就在我家吃早飯吧。”他把兩人讓進屋里坐下,給兩人倒上水,坐下敘話。
原來,此人姓郭名山壯,三世同堂,一家六口人,日子還算過得去。鄒伏嶺便將代購點的事情講了,郭山壯大喜,當即答應了下來。鄒伏嶺便傳授給他如何分辨藥材的水分、成色,以及如何記賬。
吃罷早飯,鄒伏嶺和郭山壯簽了協議,留下一筆錢,讓伴當留下來協助一下郭山壯,他獨自走了。過了幾天,伴當回來了,說起郭山壯,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說:“爺,你的眼光真準,這人確實厚道。”
鄒伏嶺得意地說:“那是當然了,我從他家的狗,就看出了他的厚道。”伴當狐疑地問道:“他家的狗嚇得跑回了家,與他的厚道有什么關系呢?”鄒伏嶺笑著說:“這中間大有門道。”
鄒伏嶺講了起來。
原來,有一句老話,叫做“狗通人性”,主人家是什么性格,養出來的狗,就會是什么性格。那些沖著人咬,趕都趕不走的,比如羅臺浩的狗,基本上是有錢人家,或者狠角色的狗。那些舉著棍子一嚇唬就跑得老遠的狗,基本上就是宅心仁厚人家的狗。你想啊,宅心仁厚的人家,生怕咬壞了人,狗一咬,主人就出來趕,時間長了,狗就養成了一嚇就跑的慣性。
聽到這里,伴當恍然大悟地說:“哦,我明白了,郭山壯的狗跑得最快最遠,所以你選擇了他。”鄒伏嶺點點頭說:“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他愿意留兩個陌生人吃早飯。”
其實,生活里充滿小智慧,鄒伏嶺能以狗識人,說明他對生活觀察仔細,具有生活的厚度,這樣別具慧眼的掌柜,想不成功都難。
歡迎大家長按點贊三秒一圈三連,你的支持,就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源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