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安徽師范大學)《新神榜:楊戩》于近期發布了首支預告片,并定于今年7月上映。這是《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系列作品。縱觀國漫電影票房Top10,除去4部非成人向的《熊出沒》系列,其余六部無一不與中國傳統神話有關。這不禁令人反思:國漫要取得佳績只能靠神話改編嘛?在這6部作品當中,諸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歸來》都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績。但這樣成績的取得有多少可以歸功于改編的劇本呢?還是說這樣斐然成績的取得,主要依靠的神話本身強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內核?這兩個問題或許可以從追光動畫近年來的作品中得到答案。從《小門神》到《阿唐奇遇》再到《貓與桃花源》,無一不是動漫技術精湛,CG制作水平堪稱國內頂尖。只是精湛的技術也救不了劇本的硬傷,每一部都投資過億,票房成績卻是一部不如一部:從7800萬到3000萬再到2000萬,豆瓣評分甚至不敵《熊出沒》。之后追光動畫推出了《白蛇:緣起》,獲4.68億的票房后,迅速推出續作《青蛇:劫起》以及《新神榜:哪吒重生》,再到即將上映的《新神榜:楊戩》。答案不言自明:劇作原創能力不足時,便轉向改編那些原本就有著廣泛受眾和影響力的神話故事。改編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中不乏佳作。只是著眼于整個國漫產業而言,推崇神話改編難免陷入“神話改編—劇作原創能力不足—神話改編”的死循環。如此,國漫劇作原創能力的提升將無從談起。神話改編作品占據國漫電影市場,尤其是頭部市場。這樣的現象,不能不讓人警醒。動漫產業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絕非神話改編加現代動漫技術的簡單融合;神話改編更不是票房號召力的萬靈丹,《新神榜:哪吒重生》的慘淡票房就是最好的例證。沒有好的劇本,請哪位大師來操刀,恐怕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擯棄浮躁的創作心境,專心打磨劇本與作品,國漫才能真正迎來崛起。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自是一座不竭的寶庫,只是總依賴于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沒有自己的原創角色和故事,即便取得一時的成就,恐怕也如過眼云煙,難以成為經典。去年12月,原創動漫《雄獅少年》上映,雖票房不盡如人意,但卻收獲了豆瓣評分8.3的高分。《大雨》《深海》《逐日少年》等一系列原創國漫電影都已完成立項,部分已完成制作。期待這些原創國漫電影的表現,讓神話改編風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