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一直都只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救的是誰,為何沒有提及過
原標題:一直都只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救的是誰,為何沒有提及過
從古至今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大地孕育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以及才能值得我們去學習,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很多古代傳統美德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有的教會我們道德,有的教會我們遇事的處理等等。
大家對于司馬光的記憶首先想到的都是“司馬光砸缸”。司馬光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出生,也算是個宦官世家,父親司馬池是光州的縣令,教司馬光讀書識字,司馬光也很爭氣,勤奮好學,知書達理,讓父親很是欣慰。而且司馬池出游都會帶著司馬光,跟上層儒雅人士交談,久而久之自然對司馬光產生了影響。
深受影響的司馬光在學識和見識上都要高于其他同齡孩子,七歲就能熟背并且解釋《左氏春秋》。有一次司馬光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跟他一起的一個小朋友不慎掉入了一個大缸里,水缸比他們都要大,而且也無法踩住,十分的危險,把一群人給嚇壞了,有的直接哭了,甚至還有的已經跑了,里面的那個孩子處境越來越危險。
就在這時,司馬光及時站了出來,發現一塊大石頭后便急中生智,砸了好多下才把缸砸出一個口子,里面的水順勢迅速流出,成功把缸里的孩子救了出來,這件事流傳至今一直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但是都只知道司馬光的這一事跡,很少有人知道他救的是誰。
司馬光救的人也非常不一般,他的家世背景也很強大,在朝廷當宰相,有著很深很強的家族力量,這個孩子叫做上官尚光,這個名字還是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而特意改的。據說上官尚光在長大之后去了城西龍堤南坡,為了報司馬光的恩情,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涼亭,取名為“感恩亭”。
寶元元年,司馬光在二十歲時考中甲科,在陜西當判官,還結識了石昌言,1041年司馬池去世,司馬光便回家奔喪了。在這三年當中,司馬光看透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下了數十篇論述,因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便離開了仕途,開始寫《資治通鑒》。
上官尚光也影響了歷史的發展,他的政治主張不被接受,沒有能留下屬于他濃墨淡彩的一筆,很少有人知道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