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巧手印象:返鄉創業傳技藝,勵志故事多
2023年2月15日,“80后”隴原巧手何起鳳展示編織技藝,在她的眼里“萬物皆可織”。(資料圖) 徐雪 攝
中新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徐雪)“80后”隴原巧手何起鳳微鉤技藝精湛,在她的眼里“萬物皆可織”。經過她的巧手,動物、花草、人物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有的作品甚至只有指甲蓋大小。
何起鳳出生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一個偏遠山村,童年家境貧困,少有的新衣服均是出自母親和外婆之手。在她的記憶里,手工編織很神奇,可以織出衣服、手套、襪子等,這也勾起了何起鳳的學習興趣,7歲時,她便會用舊毛線織出簡單的圖案。
為了補貼家用,何起鳳走出大山,去往北京打工。在大城市的4年里,她從一位靦腆內向的姑娘,變得開朗健談,還在當地人的推薦下,學習了一些編織技藝。
再次返回定西,已經成家的何起鳳,隨夫定居定西市隴西縣,閑時她為孩子編織的衣物,竟意外獲得了周邊鄰居的青睞。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掙錢的門路后,何起鳳開始練習研究編織技藝,并且結合時下流行圖案進行創新,登門的顧客也越來越多。
經過何起鳳的巧手,動物、花草、人物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資料圖) 徐雪 攝
2023年,何起鳳注冊了“媽媽體溫”商標,這源自于她兒時所穿的手織衣物,“媽媽織的毛衣,穿在身上不冷不熱,剛剛好?!?/p>
在這方面的天賦,很快被何起鳳激發出來,她利用空閑時間上網學習,外出時她就觀察花、鳥、植物等的形態色彩,反復琢磨配色和織法。
何起鳳說,經過20年的不斷學習,如今她目之所及的物品都可以手織出來。同時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為創作出的新產品申請了微鉤外觀專利和圖解保護,還在全縣每個鄉村設點,向有興趣的婦女免費教學、發放針線,帶動他們通過手藝增收。
如今,何起鳳在當地的編織隊伍已經有200人,他們大部分是農村婦女。其中,李靜的經歷讓何起鳳印象很深,她也為能幫到李靜打心里高興。
李靜是一名殘疾人,她一直在努力尋找增收的方法。找到何起鳳習得手藝后,她就每天外出擺攤,經常還與何起鳳交流體會。如今,李靜的生意不僅越來越紅火了,她還帶動了一些婦女。
2023年2月15日,甘肅省婦聯舉辦“隴原巧手新春集市”。(資料圖) 徐雪 攝
隴西縣喬家坪村“90后”李麗紅由于家人接連生病,導致家中入不敷出。接觸到手工編織后,她白天照顧家人,晚上熬夜趕制手工藝品,辛苦地付出后,也有了回報,逐漸渡過了難關。
何起鳳讓李麗紅負責喬家坪村的相關工作,李麗紅每個月可以穩定收入4000元?!吧磉吔忝玫墓适拢渤3<钪覉猿肿鱿氯?,幫助更多的人?!焙纹瘌P說。
甘肅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方說,“隴原巧手”產業具有投資少、資源消耗少,原材料豐富、附加值高、綠色環保、生產方式靈活等優勢,既可以滿足農村婦女照顧家庭和增加收入的雙重需求,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又可以緩解農村留守婦女就業、留守兒童照護等問題,還可以把女性人才留在鄉村,能傳承鄉村傳統優秀文化技藝和歷史記憶。
甘肅省婦聯已將“隴原巧手”項目納入“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的重要任務。非遺傳承人、產業帶頭人、返鄉創業女大學生……隨著越來越多巾幗創業者的加入,她們已經改變了婦女手工“輩輩相傳、個體為主”的原有模式,抓住鞏固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機遇,與市場結合,用現代營銷模式來組建創業團隊,以市場需求和訂單組織加工,婦女手工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后繼有人的新氣象。(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