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老漢送禮還愿,土地婆婆埋怨,太過分了!
聽老人家講,從前有這么一段民間故事。
明朝的時候,襄陽保康深山里,有一個姓張的老漢,為了吃飽肚子,在山溝溝里開出一片荒地,插上了秧苗,每日披星戴月,除草抓蟲,投入了所有心血。
都說天道酬勤,無奈這塊地剛開墾,土層貧瘠,缺肥少水。張老漢雖然起早摸黑干活,禾苗還是長勢不旺,比別人家的莊稼差了一大截。
無奈之下,張老漢只好求助于神仙,希望他們幫他渡過難關,實現愿望。
聽說馬橋有座土地廟非常靈驗,張老漢連忙吩咐家人準備香火,又帶上了一個雞蛋,作為供品,跑到土地廟畢恭畢敬上香磕頭,然后虔誠地向土地公祈求道:
“土地爺在上,小民今年新開了幾畝薄田,因為地瘦水缺,田里的秧苗都快枯死了,祈求土地公保佑,降下甘霖,保佑我家秧苗長勢喜人,來時大豐收。若能靈驗,我獻上三牲供品(牛、羊、豬)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說罷,張老漢磕了三個響頭,高高興興回了家。
說來也巧,這一天,土地公外出喝酒去了,廟里只有土地婆,一聽說事后獻上三牲供品,頓時笑開了花,在香火簿上記下了這一筆,應允了張老漢的愿望。
到了晚上,土地爺醉醺醺地回來了,土地婆忙說了這件事,土地公大吃一驚,酒勁散了一大半。
“糊涂,糊涂,荒田別說種莊稼,就連長草都是難事。今年天氣不好,正常莊稼都要歉收,他家的荒地怎么能豐收呢?”
事到如今,土地婆這才知道自己惹下了麻煩,不應該隨便答應張老漢的請求。可是神仙一口吐沫一顆釘,事情都答應了,要是反悔不認賬,反而更加麻煩!
土地爺雖然惱怒,但畢竟是一家人,發完牢騷還是要解決問題。于是暗中施法,每天給張老漢的貧地施肥加水。沒過多久,秧苗慢慢拔高,長勢十分喜人。
眼看豐收在即,可是沒過多久,連續幾天刮風暴雨,地里的稻叢都倒伏了,大多都沒能抽出穗來,只有靠近田頭的幾株稻叢,抽出三穗,個頂個碩大結實,比一般谷子大了一倍。
張老漢的愿望成了泡影,欲哭無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只能抽著旱煙坐在田頭發愁。
時間不知不覺,轉眼到了收成的日子,大家都忙著收稻谷,張老漢也不例外。
當地的大戶周萬財看見張老漢的莊稼稀稀拉拉,譏諷說道:“張老漢,你家莊稼沒什么收成,與其浪費時間收莊稼,還不如給我幫忙干活,管你一天一頓紅薯稀飯。”
張老漢本來心里就憋屈,聽到周萬成財的嘲笑,更加冒火,冷冷地回敬道:·“誰說我顆粒無收,我可有三顆大谷穗。”
周萬財一聽,捧腹大笑:“哈哈!真是窮開心,稻谷再大能有多大,難道還能比鳥蛋大吧!”
“哼,鳥蛋算什么,我的谷子比你家老母雞下的蛋還大。”
周萬財被嗆得臉紅脖子粗,臉色一變,冷笑道:“說得比唱得好聽!如果能拿出雞蛋大小的稻谷,不但之前的欠債一筆勾銷,我還送你一擔子糧食。但如果你拿不出來,那就老賬新賬一起算,全家人給我當佃戶。”
張老漢眼睛一亮,頓時站起身來,對著所有在場之人大聲喊道:“大家都聽見了,剛才周老爺親口說的約定,我請各位做個見證,看看我家的谷子到底有多大。”
說著,張老漢從口袋里摸出了三個金黃色雞蛋大的谷穗,雙手高舉,讓大家驗證。
周萬成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紅,最后只能狠狠瞪上張老漢一眼,讓手下狗腿子給張老漢送一擔子糧食,灰溜溜地走了。
張老漢樂壞了,土地公雖然沒有保佑他家大豐收,但天無絕人之路,和周萬財打賭不但贏了一擔糧食,還一筆勾銷了所有的欠債,這可是大恩大德,一定要去還愿。
張老漢和家里人商量如何給土地爺還愿,然而討論來討論去,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也籌不夠足夠的錢,買上三牲還愿。這可怎么辦呢?
要么怎么說女人會算計,張老漢的老伴靈機一動,說道:“當初你說三牲供品還愿,也沒說是牛羊豬,你拿三升稻谷去還愿,不就得來嗎?”
張老漢一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立刻按老伴的吩咐,帶上了三個熟雞蛋,又帶上三升稻谷,又來到了土地廟。
說來也巧,這一天又只有土地婆在家,一看到張老漢居然如此摳門,居然用三升稻谷,三個雞蛋來打發自己,氣得七竅生煙,眉毛倒豎。
不管張老漢怎么磕頭,土地婆就是不點頭,香火冒出來的煙曲里拐彎,不成一條直線,張老漢看得心里發愁。
出門的時候著急,張老漢連早飯都沒吃,此時肚子餓得咕咕叫,心里琢磨土地爺是不是不在家,自己干等也不是辦法。于是伸手抓了一個雞蛋,剝了殼,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一看這種情景,土地婆目瞪口呆,心想,如果再不點頭,恐怕連這點供品都保不住了。于是之后按下心頭怒火,手指對著香火一點,煙霧頓時成了一條直線升上了天。
張老漢還了愿,喜滋滋地回了家,逢人就說:“土地公真靈,等到來年還去求他,準能靈驗……”
故事講完了,大家不妨說說,張老漢以后再求土地爺,還會靈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