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執業醫師考試藥理學必考點大全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執業醫師考試藥理學必考點篇一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24年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復習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備考。
藥理學(pharmacology):研究藥物防治疾病的道理和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規律、以及如何合理應用藥物的一門醫學基礎學科。是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理論基礎的橋梁學科。
藥理學研究內容:
1.藥物效應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 ,藥效學)—研究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作用(藥物作用、毒性作用、作用機制)和作用規律。
2.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藥動學)—研究機體對藥物所產生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轉化、排泄)和作用規律。
藥物(drugs):指可查明或改善機體生理功能或病理狀態,對用藥者有益,達到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和計劃生育目的的物質。
毒物(poison):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損害機體健康的物質。
藥物分類:
天然藥(傳統藥),合成藥(現代藥),基因工程藥;
國家基本藥物;
特殊管理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法定藥、非法定藥
處方藥(prescription),
非處方藥( nonprescription, otc drug — over the counter drug )。
藥物命名規則:
專利名(商品名)
非專利名(通用名)
藥理學學科的任務:
闡明藥物作用機制、改善藥物質量、提高藥物療效、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
同時,也為探索細胞生理生化及病理過程提供試驗資料。此外,還研究開發新藥。
(一)藥物跨膜轉運的類型
1.被動轉運
特點:a 順濃度差;b不耗能 ;c 受藥物分子大小、脂溶性、極性等因素影響。
(1)脂溶擴散(簡單擴散):脂溶性高的藥物可解于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內擴散到膜的另一側。
(2)膜孔擴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通過膜的含水微孔進行擴散。
脂溶性高(極性小、非解離型)、分子量小的藥物易通過被動轉運方式轉運。
2.主動轉運
脂溶性小,分子量大的.藥物,或需逆濃度差轉運的藥物通過此方式轉運。
特點:逆濃度差;耗能; 需膜上載體;因而有飽和現象;具選擇性,因而可出現竟爭抑制現象。
大多數藥物在體內的轉運過程屬于被動轉運。
(二)跨膜轉運規律
藥物多以弱酸或弱堿性形式存在,均有解離現象,這種解離-離子化程度又受其pka(酸性藥物解離常數的負對數值)及其所在溶液的ph而定。
藥物解離度可用handerson-hasselbach公式計算:
如:弱酸型藥物的ph - pka = 0 時,藥物有50%解離;
其差為1時,有90%解離;
其差為2時,有99%解離;
其差為3時,有99.9%解離。
而其差為-1時,有10%解離;
其差為-2時,有1%解離;其差為-3時,有0.1%解離。
同樣,弱堿性藥物以pka - ph 的差值類推。
由此,藥物的跨膜轉運規律是:
弱酸性藥物在酸性環境中不易解離,容易由偏酸的一側跨膜轉運到偏堿的一側,當擴散達到平衡時,弱酸性藥物在堿側液體中的濃度遠遠高于酸性液體一側。
弱堿性藥物則相反,容易由堿的一側跨膜擴散到偏酸的一側。當擴散達到平衡時,弱堿性藥物在酸側液體中的濃度遠遠高于堿性液體一側。
因而,弱酸性藥物在胃液中易被吸收,在酸化的尿液中也易被腎小管再吸收。
弱堿性藥物則易在堿性腸液中吸收;在堿化的尿液中也易于被再吸收。
1.(一)時量曲線(time concentration curve)
以縱坐標為血藥濃度,橫坐標為時間得到的一條血中藥物濃度變化的動態曲線。
(二)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指非血管內給藥時,藥物由給藥部位吸收進入體循環的程度(相對量)和速度。
2.二室模型
同一室模型給藥方式和作圖,得出雙指數衰減曲線,初期血濃下降迅速,稱α相,是分布、消除同時進行的結果,此時t1/2=0.693/α;
當達平衡后,曲線進入緩慢衰落的β相,反應藥物從體內的消除,此時, t1/2=0.693/β
藥時曲線計算公式:
c=a×e - αt+b × e - βt
α、β分別表示分布與消除速率常數;
a:實測值與β相上相應點的差值作圖得出的另一條直線外展指縱坐標的截距;
b:藥時曲線β相外展至縱坐標截距;
a、b分別表示分布與消除時的c0。
消除(elimination):
指血中藥物經分布、代謝、排泄使血藥濃度不斷衰減的過程。
(一)一級動力學消除(恒比消除)
特點:
1.藥物在房室或某部位轉運速率與其藥量或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轉運呈指數衰減,每單位時間內轉運的%不變,但藥物轉運量隨時間而下降;
3.t1/2恒定,與劑量(濃度)無關,t1/2=0.693/k
4.按相同劑量相同間隔時間給藥,約5個t1/2達穩態,停藥后經5個t1/2藥物基本消除。
根據公式at=a0e-ket, t按半衰期計,即t = n×t1/2,式中n為半衰期個數,則各半衰期消除的藥量:at =a0e-ket = a0e-0.693/t1/2×n ×t1/2= a0e-0.693n = a0(0.5)n= a0(1/2)n
再根據at=a0(1-e-ket)計算各半衰期藥物存留量:at = a0(1-e-0.693/t1/2 × t1/2n)= a0(1-e-0.693n) =a0[1-(1/2)n]
(二)零級動力學消除(恒量消除)
特點:
1.藥物在房室或某部位轉運速率與其藥量或濃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2.轉運速率與劑量或濃度無關,按衡量轉運,但每單位時間內轉運的%隨時間變化;
3.t1/2不恒定,與初始藥物濃度(給藥量)有關,劑量越大,t1/2越長,t1/2=1/2c0/k=0.5c0/k。
零級動力學過程是主動轉運的過程。
任何耗能的逆濃度梯度轉運的藥物,用藥劑量過大,超過其負荷能力,均可出現飽和限速而成為零級動力學消除過程。
(三)常見藥動學參數
1.消除速率常數(k)
表示單位時間內(如min-1、h-1)消除量與現存量之間的比值(百分率)。
例:某藥k=0.5 h-1
表示每小時藥物瞬間消除量是50%。
按t1/2=0.693/k,
則:t1/2 = 0.693/0.5=1.39h
表示藥物在1.39h消除50%;
再按at=a0e-ket計算,t假定為1h,則1h后體內藥物尚存60.7%。
2.半衰期(t1/2)
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t1/2 = 0.693 / k。
t1/2意義:
(1)反映藥物消除速度和能力
(2)一次用藥經過4-6個t1/2體內藥物基本消除,反復用藥經4-6個t1/2體內藥量達穩態水平
(3)決定每天給藥次數。
3.曲線下面積(auc)
指時量曲線和橫坐標圍成的區域。表示一定時間內藥物在血漿中相對的累積量,是計算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參數。
4.表觀分布容積(vd)
理論上藥物分布在體內所占有的容積。
5.消除率(cls)
指單位時間內多少毫升血漿中藥物被消除。
cls是肝清除率、腎清除率和其他途徑清除率的總和。
6.多次給藥與穩態血藥濃度
坪值(穩態血藥濃度):
此時給藥速度與消除速度相等。
(1)等劑量等間隔給藥法:
約經4-6個半衰期血藥濃度達穩態
(2)負荷劑量(dl)給藥法:
a.如為等間隔時間(t1/2)給藥:
體內ass是dm與殘留量的和:
(css)=dm+ass. e-ket
∵ dl=dm/(1-e-ket)
∴ dl=dm/(1-e-0.693)=d/0.5=2d
表示第一次給藥時應給予常用劑量的2倍
b.當iv給藥時,負荷劑量(dl)給予法:
ass= =ra/ke =ra/(0.693/t1/2) =1.44t1/2ra
ra:給藥速度。
上述結果表示,應在第一個半衰期內將1.44倍的藥物量首先推注給病人。
s("content_relate");【2024年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2024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試題
11-13
執業藥師《臨床藥理學》復習資料
11-14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復習輔導2024
08-10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基礎考點速記
08-06
2024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精選試題
11-13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輔導:擬膽堿藥
08-10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章節知識點
08-10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精選模擬題
05-06
臨床執業醫師藥理學臨考試題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