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孩子共同成長范文(通用3篇)
成長(chéng?zhǎng),漢語詞語,意思是長大、長成,向成熟的階段發展,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擺脫稚嫩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傾聽孩子共同成長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1】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我從教十一年,一直為頗受孩子們的喜歡及家長的信賴而倍感欣慰,一直都因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特別有成就而受同行贊賞而倍感自豪。為人師、為人母,始終覺得自己是位仁愛、民主、寬容的好老師、好母親。“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是我一直以來恪守的信條。而真正教我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的是課改,確切地說是張文質老師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促動我心靈的覺醒,使我更加要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真正做孩子們的好朋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傾聽孩子們在生活的一些小秘密。
一、一起分享著孩子們的快樂,傾聽他們的小秘密
午飯后,和孩子們來到花園里,沐浴著陽光里的溫暖,輕拂著春天里的微風。這段時光,是最愜意的,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拿著心愛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拿著新買的蠟筆暢快涂鴉,而這時,也總會有幾個孩子圍在我的身邊,和我“沒大沒小”地閑聊。
一向活潑可愛的xx這幾天愁眉苦臉,也不和小伙伴游戲了。我把他拉到身邊坐下,握著他的小手問他為什么不開心。早熟的xx欲言又止,最后,湊在我的耳朵旁悄悄說出了緣由。接著,憂心忡忡地問我“老師,等我爸爸和新媽媽結了婚,我媽媽就不能回來了是嗎?”“老師,要是爸爸和新媽媽有了小弟弟,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啊?”聽著孩子焦慮地傾訴,我知道他現在心底最大的愿望是爸爸媽媽能回到一起。我想,這真是個憂傷的秘密,但愿我的傾聽能分擔一些xx的苦悶。我想,這真是個可愛而美好的秘密,我也由衷地和他一起期待這個秘密能慢慢成真。
這些片段其實都是幾年前的畫面了,然而有些事情卻令我印象深刻。在集體活動中、區域游戲時,老師都不可能與孩子閑談這些家常瑣事。而利用這些閑暇時光和孩子們好好聊聊,聽聽他們的“小秘密”,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會使我們越來越了解和理解孩子,使我們的心拉得更近。因為我是孩子們忠實聽眾、大姐姐。
【篇2】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說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天賦心愿,愛孩子作為一種本能情感,有時我們被它感動著,有時我們又被困擾著。怎么去愛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愛等問題常常在我們家長心里縈繞,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常常在對待家庭教育中的具體問題時感到日益力不從心和無所適從。當孩子一切正常時活潑、好學、懂事、聽話,我們感到很幸福和自豪。當孩子顯得不正常時,例如情緒低落、大哭大鬧、好發脾氣、厭惡幼兒園、不可理喻,我們幾乎束手無策,最后只能簡單粗暴地運用做我們家長的權威,采取高壓政策,結果造成親子關系更加緊張、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能力喪失信心。
其實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后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我們家長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所以,當孩子有不正常表現時,父母應當通過傾聽給孩子以最好的關注。傾聽并不是簡單的聽孩子說,它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即在孩子哭泣、發脾氣或恐懼時,給孩子的情緒宣泄及心理康復提供一種渠道,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幫助孩子度過精神和感情上的困境,從而不斷增強自我能力和自信心。有時候我也會因為禎禎因為小事大哭而煩躁,比如叫她換上她不喜歡穿的衣服,一家人高高興興的準備帶她出去玩時,而她會因為我有沒讓她去開門就哭哭啼啼。也許會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太過分太無理取鬧,而大動肝火。可是又有多少家長會注意到哭泣所表達的含義,其實事情很簡單,她只是想穿她喜歡的,認為漂亮的衣服出門。小的事情就能引起大的情緒波動,我們大人也時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而被小事所觸發,何況孩子呢?
所以不要責怪孩子為什么這么無理,不要責怪她怎么這么難伺候,眼淚這么不值錢,屁大的事情都要引發淚水之災,希望能多多關注到眼淚背后的東西,到底是什么讓小事觸發了大的情緒波動!學會傾聽孩子,對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我們家里,我對待女兒是最嚴厲的,但是女兒卻最喜歡我,最信賴我,這常常讓同樣疼愛她的媽媽和外公、外婆都心生“醋意”,其實細細分析,可能是我更“懂”女兒,或者說,我更懂得用心傾聽女兒內心的聲音。她會跟我講一切引起她喜怒哀樂的大事小事,在幼兒園里發生的點點滴滴,有時到了睡覺時間,還要偷偷問上一句:“爸爸,我還有兩句話要說,就兩句,行不行?說完就睡”傾聽,架起了我跟女兒之間溝通的橋梁,讓我跟女兒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建立在良好關系之上的教育,就變得簡單而有效。
孩子由于能力所限,不善于用語言傾訴,父母要了解孩子、觀察孩子,這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善于捕捉和發現教育時機,適時并適當地給予指導,既不讓孩子感到父母在包辦和干涉,又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恰當地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傾聽,是一門藝術,讓我們細心去學習它,揣摩它,將它運用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孩子不會存心跟我們作對,大多數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讓孩子們力不從心;當我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掌握傾聽藝術,就一定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篇3】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 ?時光荏苒,歲月穿梭。一眨眼,孩子都七歲了,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長成了一個乖巧懂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看著她臉上燦爛的笑容,我們樂在了心里。回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歲月,依然是到現在都歷歷在目,感慨萬千,唏噓不已。但是仔細想想,我們這一代的歲月歷程是那么青春燦爛,豐富多彩。隨之而來的,是采取何種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這成為了父母們最重要的一堂人生課程。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長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心理,讓傾聽成為習慣,家庭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傾聽是一種責任。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家長的重要責任。所以,當孩子想要和家長溝通時,家長不管是正在看喜愛的電視節目還是與別人聊天都應該停下手中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全神貫注聽孩子說話,用眼睛注視著孩子,微笑著靜靜聽孩子傾訴,這是家長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千萬不要有“我是大人,你要照我說的做”這一類的想法。如果抱著這類想法,那就很難準確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孩子的心靈,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大人有很大不同。我們要想全面了解孩子,就必須從心靈的對話開始,放下家長的架子,深觀他的內心,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有利于情感的溝通,彼此的心才會更融洽,更貼近。
傾聽是一種態度。孩子與家長溝通時十分在意家長傾聽的態度,只有家長表現出濃厚的傾聽興趣,孩子才會有興致說出心里的話。所以,當孩子開口說話時,家長可以通過眼睛、語言、表情來表達傾聽的興趣。在孩子說自己事情的時候,家長應該有興致地看著孩子,很自然地傳遞你的興趣,也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諸如“太好了!”“我跟你想的一樣!”等話語來表示你的興趣。當家長覺得不便用言語表達時,還可以用微笑的表情,吃驚的樣子保持孩子傾訴的興趣。如果你總是沉著臉,一言不發,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令孩子十分失望,自然很難準確把握孩子的情感和處事態度。
傾聽是一種追求。傾聽是廣義的,并非是家長一味的憑耳朵聽孩子說什么,還需要用敏感的眼睛和心靈,通過觀察和分析孩子的一舉一動,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責怪孩子的聲音,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糟糕嗎?其實不然,有時候在我們看來,一張丟棄的廣告紙,一堆骯臟的沙土,對孩子來說,如獲至寶。我們是否也應該把責備的聲音等一會兒,留出時間,主動地觀察孩子在做什么,你的做法就會與從前大不相同。作為家長我們也要不斷反省,改變自己,別讓責備淹沒了孩子的自信,多支持、鼓勵孩子,平等地和孩子做朋友。
總之,只有認真地傾聽,良好的溝通,才能讓我們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反應,才能真正有助于解決孩子家庭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