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素藝術欣賞50字范文(精選3篇)
藝術欣賞的定義包括人們的感官接觸到藝術作品產生審美愉悅:是對藝術作品的“接受”——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造等綜合心理活動,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的通過藝術作品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的審美活動。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素藝術欣賞50字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綜素藝術欣賞50字1
美術鑒賞課對提高學生的感知、審美、創新等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緊靠教師的講解和培養的遠遠不夠的,所以在開展鑒賞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出輕松和諧的自主課堂,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去分析、鑒賞和創造,讓學生在自主鑒賞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以及接受美術教育的意義,從而對學習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構建美術鑒賞自主課堂的重要性
美術鑒賞課程是高中美術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美術教育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補充,它將具有創造性的思想活動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評價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深刻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魅力,并且能給予西方文化足夠的理解和尊重。新課標也在不斷強調,教師要多開展與美術鑒賞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和鑒賞,并且能夠對鑒賞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評價,從而獲得不同層面的啟發和感受。另外,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也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鞏固所學到的美術知識和鑒賞技能,在欣賞美術作品過程中,也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積極的個人情感和價值觀。自主課堂的主要學習形式,就是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對美術作品進行自覺主動的探究學習,從而讓學生在輕松、自由、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和積累美術知識
二、高中美術鑒賞自主課堂的實施策略
1、提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鑒賞興趣和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參與鑒賞活動的關鍵動力,也是實施自主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鑒賞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和要要求,開展不同形式的自主課堂,讓學生成為鑒賞課堂真正的主人,使學生在鑒賞、評價過程中感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鑒賞活動中。例如:在帶領學生鑒賞印象派作品時,傳統教學方式一般都是先由教師為學生講解作品是藝術境界和創作手法,以及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欣賞。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積累到豐富的寫作手法,但單一鑒賞方式不免會讓學生覺得過于枯燥。在開展自主鑒賞課堂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搜集關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背景資料和生平事跡,讓學生對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讓學生在課堂上對于作品內容進行自主的鑒賞和評價,之后再給予每位學生固定的時間,讓學生發表自己了解作品背景和鑒賞過后的感受和啟發,最后再由教師做最終的指導和補充,以及對學生的自主鑒賞結果和方法,給予客觀的評價和指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對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從而對作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和啟發。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自主鑒賞課堂,調動學生的鑒賞積極性。例如:在引導學生對陶瓷作品進行鑒賞時,學生對陶瓷的了解都比較少,教師的講解也無法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在自主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角制作陶瓷作品的片段,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陶瓷產生感性的認識,從而能夠帶著濃厚的求知欲去進行陶瓷作品的鑒賞,也能夠深刻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情感。這樣能夠使學生的鑒賞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從而在今后的鑒賞學習中,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鑒賞活動中。也讓學生在自主鑒賞、分析、體會過程中,不斷拓寬自身藝術視野,自主觀察、分析、感知能夠也得到不斷的提升。
2、開展合作學習,提升自主鑒賞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開展自主鑒賞課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更新學習方式,從而營造出輕松、和諧高校的自主鑒賞課堂。合作學習法是開展自主鑒賞課堂,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談及能力的關鍵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鑒賞學習,使學生通過互相配合、幫助,去共同發現和解決在鑒賞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運用團隊的力量為本小組贏得榮譽,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合作鑒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溝通和創新能力[3]。例如:在講解“圖像與眼睛”一課時,可以給個小組分發不同的圖像案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圖像案例進行分析、對比,并總結出具象、意象和抽象的含義、特征和區別。小組討論結束后還要引導學生將討論結果在班級內部進行共享,在學生陳述結論過程中,教師還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價,使學生能夠對本小組的結論進行不斷的完善,對鑒賞內容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和印象,從而不斷提升自主鑒賞課堂的學習效果。
3、開展課外活動,拓展課堂鑒賞知識
藝術源于生活,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開展緊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美術自主鑒課堂的構建不能局限于學校,還要適當的拓展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不斷為學生延伸課外知識,使學生能夠不斷的發現生活中的美,受到藝術的熏陶,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去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從而構建出生活中的自主鑒賞課堂。例如:在帶領學生鑒賞《清明上河圖》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風俗習慣,并結合我們現代的實際生活習慣進行鑒賞;在鑒賞《蒙娜麗莎》時,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從而使學生對作品有更直觀的感受。這樣使美術鑒賞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使學生的鑒賞、觀察、創新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三、結語
美術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有著重要意義。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自主鑒賞課堂,能夠為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也能夠自由的發表自身對作品的獨特的看法和感受,也有助于提升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審美、探究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同時也促進高中美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綜素藝術欣賞50字2
本學期我讀了《教師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這本書,知道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需要深思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一種關系下,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怎樣上好一節課呢?我覺得必須掌握好課堂的教學藝術。
上好一節課最基礎的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的設計多種多樣,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知識的導入,二是以情景導入。知識導入的導語,或聯系舊知,進行對比,激發學生思維的“熱點”:或開宗明義,直接提示本課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在“先入為主”的基礎是哪個逐步深入新課文的學習中。
一節好的課堂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就是課堂講授了。課堂講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1.語言簡潔,個性突出,具有直觀性。
2.科學準確,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
3.設疑激趣,引發思維,具有啟發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課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6.時間巧配,難度巧定,具有協調性。
一節好的課堂上完了,在結束課堂的時候,怎么做一個好的結尾呢。怎樣才能設計出好的結語呢?下面幾個方面說說:
1.概括總結,神話題旨
2.延伸話題,引來活水
3.設置懸念,激發欲望
4.反彈琵琶,逆向引導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講究不講究,追求不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結果大不一樣。追求了,教師青春常在,課堂春意盎然,學生如浴春風。托爾斯泰說:“藝術是感情傳遞的橋梁”,課堂教學上的藝術化教學一方面可以感染學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藝術這個橋梁不知不覺地向學生傳遞知識、智慧和技能。沒有藝術的教學只會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也是大折扣的??梢哉f,得法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所以,要做就做一個刻苦鉆研業務的教師,做一個課堂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師。
綜素藝術欣賞50字3
偶爾翻看老電影《小城故事》,整個電影故事比較簡單,什么電影藝術手法,演員表演相比現代電影都遜色很多。但是看完整部電影還是在心底默默的有一種感動,感動之一是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摯愛情。感動之二是男主角對于木雕文化的不懈的追求。
木雕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像片中老木雕師傅說的做木雕必須用心,這是一種細致活,必須耐得住寂寞,不為繁世事所擾。想想當下,在這么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想做一個清心寡欲的木雕者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
起初,故事的開始總是那么的簡單,我對木雕藝術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什么喜愛。機緣巧合,不甚幸之結識松園,也許命里本有此緣。首先是對松園此名略有感動,因為應市場經濟的潮流,好多做木雕這一行的都開始趨炎附勢,取個時尚、喜慶的名字,而松園卻能堅守本分,堅持自己。松之傲骨精神也,園乃聚氣之地。松,表傲迎風雪,頂天立地之精神;園,聚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之意念。這也是松園人做木雕的精神。
先從材質說起,材乃雕刻之基礎,選好材才能雕好作品?;氐叫〕枪适拢蠋煾颠€說了一句話,有些朽木,雕到最后發現內芯都是壞的,這樣肯定出不了好作品。松園堅守這一觀念,所有我們看到的松原作品,都是選取的上等好木材。跟松園師傅學了幾招鑒別好木材的手段,概括四個字“望聞問切”。望,觀其色澤、紋理;聞,叩之聽其聲;問,問其產地;切,感受其質。有人說這四個字是中醫老先生看病時用的手法,實際上對待一個家具我們也要向對待一個人一樣,用心就能感受一切。
再說說雕刻的工藝,在我不了解雕刻藝術之前,看到一些紋飾,不會太在意,因為自身因素我無法欣賞其所謂的藝術魅力。在我專研一些中國古典文化之后,慢慢開始理解那些紋飾,但這也僅僅只是理解,因為藝術不是我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藝術是要我們去感受的,感同身受,才能融入。所以,我開始學會融入性的思考,我在想象著這些紋飾的意境,最終感覺自己慢慢的開始融入這些具有生命力的木雕藝術之中。
最后說說木雕藝術的生命力。因為人都具有很強的情感因素存在,他們渴望交流、溝通,而從生命學角度,木雕是不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如果單純的把木雕是木頭雕刻成的物品,其只具有物質的價值,而沒有藝術價值。所以我們想要木雕只有作為藝術品,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給人帶來美得藝術享受,才能達到與人在精神、靈魂上的溝通。
一榫一世界,一卯一天堂,生命力是過每一個細節展現出來的。當我們置身于一個木雕藝術的世界里,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一件件普通的家具,而是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每一件藝術品都浸透著工藝師傅的心血,我們仿佛可見雕刻師的那一雙粗糙的大手在木材上舞動,揮灑自如,游刃有余。
世界很大,我們一生中可去的地方很多,可閱覽的風景無數;世界很小,只要用心體會,每一處細節都可以看出整個世界。對于木雕的藝術的欣賞,我們有時需要融入禪的思想,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于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