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大解惑
本文以八問八答的形式進行敘述,希望能對廣大英語學習者有一定指導作用。
1.學了十幾年英語,到頭來還是啞巴英語,是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法有問題嗎?
不完全是。對于象我這樣上世紀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來說,學英語就是從字母A,B,C,背單詞,學語法開始,以精讀課文和做習題為主要手段來進行的,對于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則嚴重不足。其實沒有任何傳統(tǒng)的學院派英語教師會認為聽力和口語并不重要,不需要多練的,只是由于當時咱們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有限,師資,設備都不足,所以難以在中小學普及聽力口語教學。在高考英語中也不能設置口語聽力考試,因為這對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太不公平。不考口語聽力,靠什么來拉開成績差距,以達到選拔學生的目的呢?只能靠出一些不太實用的難題,偏題甚至怪題了。高等教育資源十分稀缺,應試教育在所難免,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做習題,死摳一些并無太大用處的細節(jié),學成一身應試英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到了大學,還是由于師資有限,口語教學不能充分開展,根本沒有多少說英語的機會。學了十幾年英語,到頭來還是啞巴英語就是因為說得不夠多,聽得不夠多,甚至讀得也不夠多,而不是傳統(tǒng)的重視語法基礎知識和詞匯,強調閱讀能力的英語學習方法有問題。
可喜的是現(xiàn)在的情況大為改善。高考以及某些省份的中考都有了聽力考試,而在許多較發(fā)達城市,小學就聘能請外教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了。
2.一定要徹底拋棄Chinglish (Chinese English)嗎?
徹底拋棄Chinglish, 說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或英式英語,當然是所有英語學習者的理想。其實,所謂的Chinglish 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指用中文的語法和用詞去生硬地套英語,比如想表達“天很熱時說“The day is very hot。;另一情況是指口音問題,即雖然說得沒錯,可是一聽上去就知道是中國人在說英語。我們學英語,第一種情況當然絕對要避免(這通過系統(tǒng)學習語法和詞匯,要做到并不是很困難),否則讓人聽不懂或覺得可笑。要克服第二個問題,需要付出的時間太多,決非在中國生活的非英語專業(yè)人士所能承受。想想看,許多南方人從十多歲開始,在北京呆了幾十年,天天說普通話,聽普通話,可還是說不準普通話! 中國人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想要說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談何容易!就算是中央電視臺的英語播音員,您還是能聽出是中國人在說英語。有的英語教學專家通過多年瘋狂地學習英語(所耗時間恐怕讀一個大學英語專業(yè)都不止),再加上個人的天賦,練得一口純正的美式口語,就拋出某英語學習法號召大家拼命練習肌肉去追求標準發(fā)音,實際上大多數(shù)人卻根本無法負擔像他那樣的投入,自然也就學成者寥寥。其實,只要能做到語法正確,用詞恰當,也就是能正確表達,發(fā)音不地道(注意,是不地道,不是錯誤)根本就不妨礙交流。例如,新加坡和印度都是以英語為第一官方語言的國家,幾乎人人會說英語。可新加坡人的英語也帶有明顯的口音――他們自稱為“Singlish;印度人的英語在咱們聽來更難聽,舌頭直打嘟嚕。但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和英美人交流是毫無障礙的――就因為他們的英語口語從語法上和用詞上都沒有問題。他們也從來不需要去追求什么“純正的美式口語。當然,說一口發(fā)音純正的美國口語會讓人覺得你很牛,可是要考慮考慮你得付出得代價,況且還不是一定能成功。
總之,對于語法和用詞,我們一定要注意,至于口音,如果您舍不得下大力氣改進,不妨接著說咱們的Chinglish。
3.發(fā)音標準真的很重要嗎?
這個問題其實上面已經(jīng)談過一些。在這里我想補充的是,讀對每個單詞的發(fā)音,的確是重要的。如果你把一個單詞說成另一個單詞,或把某個單詞發(fā)錯了一個音節(jié),固然有時對方能從上下文推斷你想說什么,但是也會經(jīng)常造成誤解或讓人覺得不知所云。單詞發(fā)音的錯誤往往比語法結構的錯誤更令人費解。而發(fā)音的另一方面――句子的語調,則不是非常重要。我們知道,一個句子,即使每個單詞都讀得準,整個句子聽起來也會覺得味道不對,是Chinglish。這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語調以及連讀習慣等。但這沒有關系,因為這樣得句子老外是能夠聽懂的。老外聽英語的“容錯能力其實很強,就像許多廣東人說的普通話雖然很不準,北京人一樣能輕松聽懂,因為語法和用詞正確是正確的。
本文以八問八答的形式進行敘述,希望能對廣大英語學習者有一定指導作用。
1.學了十幾年英語,到頭來還是啞巴英語,是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法有問題嗎?
不完全是。對于象我這樣上世紀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來說,學英語就是從字母A,B,C,背單詞,學語法開始,以精讀課文和做習題為主要手段來進行的,對于聽力和口語的訓練則嚴重不足。其實沒有任何傳統(tǒng)的學院派英語教師會認為聽力和口語并不重要,不需要多練的,只是由于當時咱們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有限,師資,設備都不足,所以難以在中小學普及聽力口語教學。在高考英語中也不能設置口語聽力考試,因為這對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太不公平。不考口語聽力,靠什么來拉開成績差距,以達到選拔學生的目的呢?只能靠出一些不太實用的難題,偏題甚至怪題了。高等教育資源十分稀缺,應試教育在所難免,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做習題,死摳一些并無太大用處的細節(jié),學成一身應試英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到了大學,還是由于師資有限,口語教學不能充分開展,根本沒有多少說英語的機會。學了十幾年英語,到頭來還是啞巴英語就是因為說得不夠多,聽得不夠多,甚至讀得也不夠多,而不是傳統(tǒng)的重視語法基礎知識和詞匯,強調閱讀能力的英語學習方法有問題。
可喜的是現(xiàn)在的情況大為改善。高考以及某些省份的中考都有了聽力考試,而在許多較發(fā)達城市,小學就聘能請外教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了。
2.一定要徹底拋棄Chinglish (Chinese English)嗎?
徹底拋棄Chinglish, 說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或英式英語,當然是所有英語學習者的理想。其實,所謂的Chinglish 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指用中文的語法和用詞去生硬地套英語,比如想表達“天很熱時說“The day is very hot。;另一情況是指口音問題,即雖然說得沒錯,可是一聽上去就知道是中國人在說英語。我們學英語,第一種情況當然絕對要避免(這通過系統(tǒng)學習語法和詞匯,要做到并不是很困難),否則讓人聽不懂或覺得可笑。要克服第二個問題,需要付出的時間太多,決非在中國生活的非英語專業(yè)人士所能承受。想想看,許多南方人從十多歲開始,在北京呆了幾十年,天天說普通話,聽普通話,可還是說不準普通話! 中國人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想要說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談何容易!就算是中央電視臺的英語播音員,您還是能聽出是中國人在說英語。有的英語教學專家通過多年瘋狂地學習英語(所耗時間恐怕讀一個大學英語專業(yè)都不止),再加上個人的天賦,練得一口純正的美式口語,就拋出某英語學習法號召大家拼命練習肌肉去追求標準發(fā)音,實際上大多數(shù)人卻根本無法負擔像他那樣的投入,自然也就學成者寥寥。其實,只要能做到語法正確,用詞恰當,也就是能正確表達,發(fā)音不地道(注意,是不地道,不是錯誤)根本就不妨礙交流。例如,新加坡和印度都是以英語為第一官方語言的國家,幾乎人人會說英語。可新加坡人的英語也帶有明顯的口音――他們自稱為“Singlish;印度人的英語在咱們聽來更難聽,舌頭直打嘟嚕。但是這兩個國家的人和英美人交流是毫無障礙的――就因為他們的英語口語從語法上和用詞上都沒有問題。他們也從來不需要去追求什么“純正的美式口語。當然,說一口發(fā)音純正的美國口語會讓人覺得你很牛,可是要考慮考慮你得付出得代價,況且還不是一定能成功。
總之,對于語法和用詞,我們一定要注意,至于口音,如果您舍不得下大力氣改進,不妨接著說咱們的Chinglish。
3.發(fā)音標準真的很重要嗎?
這個問題其實上面已經(jīng)談過一些。在這里我想補充的是,讀對每個單詞的發(fā)音,的確是重要的。如果你把一個單詞說成另一個單詞,或把某個單詞發(fā)錯了一個音節(jié),固然有時對方能從上下文推斷你想說什么,但是也會經(jīng)常造成誤解或讓人覺得不知所云。單詞發(fā)音的錯誤往往比語法結構的錯誤更令人費解。而發(fā)音的另一方面――句子的語調,則不是非常重要。我們知道,一個句子,即使每個單詞都讀得準,整個句子聽起來也會覺得味道不對,是Chinglish。這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語調以及連讀習慣等。但這沒有關系,因為這樣得句子老外是能夠聽懂的。老外聽英語的“容錯能力其實很強,就像許多廣東人說的普通話雖然很不準,北京人一樣能輕松聽懂,因為語法和用詞正確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