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會讓老外啼笑皆非
剛開港不久的洋山深水港是我們的驕傲,然而在通往深水港的東海大橋上,卻赫然豎立著這樣一塊英文標牌:DO NOT DRIVE FATIGUE(別駕駛疲勞),疲勞怎么能被駕駛呢?看了中文和旁邊配的漫畫才明白,原來是告訴司機嚴禁疲勞駕車。
中式翻譯鬧笑話
如此與我們的驕傲不相稱的翻譯錯誤在上海的公共場所比比皆是,記者昨天在南京路、城隍廟隨手摘錄了幾條。比如把拿鐵咖啡逐字硬譯成Take Iron Coffee把收銀機照同樣路數譯成Accept Silver Machine(接收銀制品的機器);在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飯店的廣告牌上,上海特色小吃蟹粉小籠被譯成了Crab Pinkand Small Basket(螃蟹、粉紅色和小籃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三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呢;公交車上的報站器則把某某新村說成了New Estate(新房產)
英語運用難自如
這類錯誤若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還情有可原,而今上海的國際色彩日益濃郁,每年接待海外游客數百萬人次,還工作生活著眾多外國人,怎能在英語翻譯等細節上失分?再看上海今年報考英語中、高級口譯考試的人數超過7.2萬,上周舉行的英語四、六級考試吸引了全市25.5萬余人參與,連出租車司機、社區退休老人都在學習簡單的英語對話。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學來的英語卻很難自如地運用。
華東地區唯一的英文日報《上海日報》總編輯張慈云說:準確、靈活地運用英語和外國友人交流,滿足他們對信息的需求,是做好面向在滬境外人士的宣傳和服務工作的內容,更是提高上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預計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將達7000萬人,其中將包括幾百萬境外人士。如果外國友人走進餐廳連菜單都讀不懂,只能伸長脖子參考鄰桌的菜肴,那將是何等尷尬的事?
語言友好媒體創
張慈云說,外國友人來上海,不該讓他們困在機場、五星級賓館等英語相對規范的場所,所以除了規范街頭店招、標牌外,我們的媒體更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友好的語言環境。他所說的媒體涵義很廣,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站書籍、地圖菜單、指示牌公告都在其列。目前,除了《上海日報》及其資訊網站,上海沒有全天候的英語頻道,沒有真正的英語綜合網站。
硬性規定改環境
今年上半年,本報曾報道上海外國語大學啄木鳥行動組走上街頭,為外語店招和標牌糾錯一事,但當大學生將問題英語向有關單位指出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意見不權威或一時改不了,結果除蟲活動難以展開。
據悉,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政府已請英語專家對主要街道上的英語內容進行審查,掃除蹩腳英語。北京交通部門也拿出幾千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更新三環路以內的交通雙語標識,并出臺《北京市道路交通標志英文譯法原則》來規范街道和道路名稱。
上海對未來5年如何改善外語環境應有個總體規劃,并制定相應政策,改善外語環境。一方面出臺硬性規定,比如在某些外國人相對集中的區域必須設置規范的英語標牌,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翻譯公司、廣告牌制作公司等要作資質認證;另一方面引導各有關部門提高語言友好的軟實力,必要時給予一定智力支持,如鼓勵開設專門從事英語服務的機構,提供可靠的雙語服務。
剛開港不久的洋山深水港是我們的驕傲,然而在通往深水港的東海大橋上,卻赫然豎立著這樣一塊英文標牌:DO NOT DRIVE FATIGUE(別駕駛疲勞),疲勞怎么能被駕駛呢?看了中文和旁邊配的漫畫才明白,原來是告訴司機嚴禁疲勞駕車。
中式翻譯鬧笑話
如此與我們的驕傲不相稱的翻譯錯誤在上海的公共場所比比皆是,記者昨天在南京路、城隍廟隨手摘錄了幾條。比如把拿鐵咖啡逐字硬譯成Take Iron Coffee把收銀機照同樣路數譯成Accept Silver Machine(接收銀制品的機器);在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飯店的廣告牌上,上海特色小吃蟹粉小籠被譯成了Crab Pinkand Small Basket(螃蟹、粉紅色和小籃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三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呢;公交車上的報站器則把某某新村說成了New Estate(新房產)
英語運用難自如
這類錯誤若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還情有可原,而今上海的國際色彩日益濃郁,每年接待海外游客數百萬人次,還工作生活著眾多外國人,怎能在英語翻譯等細節上失分?再看上海今年報考英語中、高級口譯考試的人數超過7.2萬,上周舉行的英語四、六級考試吸引了全市25.5萬余人參與,連出租車司機、社區退休老人都在學習簡單的英語對話。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學來的英語卻很難自如地運用。
華東地區唯一的英文日報《上海日報》總編輯張慈云說:準確、靈活地運用英語和外國友人交流,滿足他們對信息的需求,是做好面向在滬境外人士的宣傳和服務工作的內容,更是提高上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預計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將達7000萬人,其中將包括幾百萬境外人士。如果外國友人走進餐廳連菜單都讀不懂,只能伸長脖子參考鄰桌的菜肴,那將是何等尷尬的事?
語言友好媒體創
張慈云說,外國友人來上海,不該讓他們困在機場、五星級賓館等英語相對規范的場所,所以除了規范街頭店招、標牌外,我們的媒體更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友好的語言環境。他所說的媒體涵義很廣,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站書籍、地圖菜單、指示牌公告都在其列。目前,除了《上海日報》及其資訊網站,上海沒有全天候的英語頻道,沒有真正的英語綜合網站。
硬性規定改環境
今年上半年,本報曾報道上海外國語大學啄木鳥行動組走上街頭,為外語店招和標牌糾錯一事,但當大學生將問題英語向有關單位指出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意見不權威或一時改不了,結果除蟲活動難以展開。
據悉,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政府已請英語專家對主要街道上的英語內容進行審查,掃除蹩腳英語。北京交通部門也拿出幾千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更新三環路以內的交通雙語標識,并出臺《北京市道路交通標志英文譯法原則》來規范街道和道路名稱。
上海對未來5年如何改善外語環境應有個總體規劃,并制定相應政策,改善外語環境。一方面出臺硬性規定,比如在某些外國人相對集中的區域必須設置規范的英語標牌,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翻譯公司、廣告牌制作公司等要作資質認證;另一方面引導各有關部門提高語言友好的軟實力,必要時給予一定智力支持,如鼓勵開設專門從事英語服務的機構,提供可靠的雙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