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五句話打一成語 《說文解字》421:細說“話”字,成語“不在話下”的“話”何義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漢字“話”,“話”在現(xiàn)代漢語簡化為“話”一共五句話打一成語,“話”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漢字(收入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需要強化記憶。其詳情如下:
話(話)。讀hu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話,合會善言也。從言,(上氏下口)聲。《傳》曰:‘告之話言。’譮,籀文話從會。”形聲字。本義是和善之言。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義》:“合會,當作會合。”也就是說,是“會合善言。”這里的《傳》指《左傳·文公六年》,今本《左傳》寫作“著之話言。”就是“將善言寫在竹帛上。”
(《左傳·文公六年》)
話的籀文寫作“譮”,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話字義為會合善言一共五句話打一成語,故籀文字從會作‘譮’,字受義于‘會’也。字又作(言+氏+口),(上氏下口)、會音近,古音同在月部,借(上氏下口)為會也。”
這里話有另外兩種寫法:譮,(言+氏+口)。
譮:話的籀文寫法,“話”的本義來源于“會”;(言+氏+口):是因為“(上氏下口)”、“會”音近。
“話”除了本義“和善之言”外,還泛指“話語”。即人們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聲音,包括用文字把話語記錄下來的書面語。《詩·大雅·抑》:“慎爾出話一共五句話打一成語,敬爾威儀。”謹慎你的話語,端正你的行為。這個用法現(xiàn)代漢語仍然沿用,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只是它用字較為平常,刪去的文字較少,就令人覺得‘明白如話’了。”這里的話,就是這個用法。
(《且介亭雜文》)
本義之外,“話”還有很多用法:
(1)話題。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以下各隨次第加官賜賞;這且不在話下。”這是成語“不在話下”的出處,指事物輕微,不值得作為話題,或事屬當然,用不著說。
(2)指代不便明說的事物,猶言“東西”。《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我在這里算著,那話已有個完的意思。”這里的“那話”,指的是銀子。
(3)藝人講唱的歷史或小說故事。《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話中說杭州府有一才子,姓李名宏,字敬之。”我們平常說的“話本”,用的也是這個意思。
(《白羅衫》-《蘇知縣羅衫再合》)
(4)告喻。《書·盤庚中》:“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乃話民之弗率。”盤庚制作渡河的工具,謀劃著把民眾遷過黃河,于是告喻那些反對遷都的臣民。
(5)談論,談說。這是“話”的動詞用法。孟浩然《過故人莊》:“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窗前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里的“話”,全都用此義。
(卻話巴山夜雨時)
(6)調(diào)。《廣雅·釋詁四》:“話,調(diào)也。”(7)治。《小爾雅·廣詁》:“話,治也。”這兩個用法典籍未見用法實例。
(8)語氣詞。用于假設復句的偏句名尾。如:如果這樣的話。
話的小篆寫法如圖:
(話的小篆寫法)
注意,話字的小篆寫法與楷書有區(qū)別,它是一個“言”加上一個“(氏+口)”,而楷書的“話”,是一個“言”加一個“舌”,不能用楷書的寫法來硬推小篆的寫法。
(【說文解字】之421,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原版權方所有)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