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難的腦筋急轉彎 “11-4=7”被老師判錯,家長聽到解釋后吐槽:這是腦筋急轉彎?
網上有個段子說:“985”畢業的大學生恐怕都答不對小學生的數學題。
初次看到還以為是個玩笑話,可現今的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也經常會覺得撓頭。明明看似普通的加減法里面卻深藏套路,等看到答案后,家長更是直呼:審題不細,把最基礎的審題都還給小學老師了。
比如,“11-4”到底等于幾的應用題,家長們可別急著列式回答,因為答案恐怕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
小學階段的數學題,難倒了碩士畢業家長:“11-4=7到底哪錯了呢?”
在網上有家長分享了自家孩子的一道小學數學題:教室里有11盞燈,關滅了4盞,請問教室里還有幾盞燈?
面對這樣的問題,相信許多家長都會口算給出答案:7盞。
不過這位家長的孩子回答“11-4=7”卻被老師判錯了,而當這位擁有碩士學歷的家長聽到老師的解釋后忍不住吐槽說:這難道是腦筋急轉彎嗎?
原來,老師解釋說:題目問得是有多少盞燈,而不管你關不關,教室里的燈是不會增加或減少的,所以答案就在題面中——“教室里有11盞燈”。
如此具有“創新性”的題目在卷紙中并不少
如果家長們認為上面的題屬于腦筋急轉彎的話。那么類似的題目還有不少,恐怕家長們不敢輕易給孩子輔導作業了。
比如:工廠一天可以生產800個蛋糕,請問一周能夠生產多少蛋糕?家長回答:800×7=5600(個)。
不好意思,又答錯了。這道題的正解是800×5=4000(個)。因為周六、周日是法定假日,工廠不用上班生產。家長看到后不禁痛哭——原來這道題考的是“勞動法”。
再如,琴行進了9把小提琴,花了3600元。問:售價多少錢合理?沒有經驗的家長可能脫口而出就是400,但大家又答錯了。因為題目問的是合理售價問題,需要在400的基礎上加價才行,如果家中沒有個做生意的,還真難理解。
類似的問題還有:計算器上的“1”和“8”壞了,想求336×18等于多少?應該如何計算呢?逼得孩子答:買個新的沒毛病的計算器等等。
面對此類開放式題目,家長與老師的態度截然不同
上面的問與答在現今小學生的作業中十分常見,不僅數學題有些繞,語文等學科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不過對此,老師和家長卻有個截然不同的態度。
●家長覺得這是在為難學生
這屆小學生家長,從小接受的都是直來直去的教育。在家長的認知中,小學生能有什么“壞心思”?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即可。
而面對腦筋急轉彎似的題目,家長會覺得這樣容易將孩子帶偏,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腦筋急轉彎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這樣的出題方式十分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比較難的腦筋急轉彎,這些問題明顯“超綱”了,小學是打牢基礎的階段比較難的腦筋急轉彎,又不是參加奧林匹克數學大賽,日后也不一定能用得上,還不如把基礎先打好,再做邏輯性強的題型。
●教師反倒認為此類題目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
但是站在老師的角度卻不難理解出題者的目的。因為老師認為,現在缺少的就是創造性的人才,而現在的學生思維又太過固化,越是刷題越是陷入到固定的思維方式中,沒有形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
老師偶爾出些“超綱”的題,也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比較難的腦筋急轉彎,讓大家轉換一下頭腦。況且有些題目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應用題”。學生即使答不出來,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認知,慢慢地能夠讓學生從題目中跳出來。
筆者拙見:老師在出題目時還是要考慮學生的階段
雖然家長的擔心是有必要的,但不得不說,老師的出發點也是好的。
只不過,老師在通過題目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特別是他們生活中對這些問題是否具備一定的認知。如成本價與零售價的問題怕是許多小朋友很難理解。
同時,家長也不用太為老師留的作業而糾結于要不要為孩子補課或是加強輔導,畢竟這類型的題目只能是偶爾,不會是主流。
大的方向上來講,這種拔高或是“超綱”的問題不會頻繁出現在考試中。即使在生活中,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儲備的豐富,遇到類似的問題或情況也會迎刃而解,不會像題目這樣轉不彎。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類似正文中所出現的小學生作業題目呢?如果是你能夠答得出來正確答案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