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四世三公,為何人才都去投奔袁紹而不是袁術呢?
同樣是四世三公,為何人才都去投奔袁紹而不是袁術呢?
看過三國演義的小伙伴們肯定都會知道袁氏兄弟了。其實說白了,袁紹和袁術這哥倆同樣的渣,而且還互相都看不順眼。袁術看不上袁紹主要就是因為袁紹是庶出,是小老婆生的,在袁術的心里覺得,他們袁家四世三公中該出個皇帝了,然而小老婆生的袁紹自然是沒資格的,要當皇帝當然得由他這個嫡出的袁術來當了。
袁紹年輕時被光環籠罩,光環太過耀眼,所以沒被感覺到渣。袁紹從小就過繼給了伯父袁成,成為袁成的嗣子。這樣一來,他也成為袁氏的嫡長子。其地位其實只在袁術之上,不再其之下。
曹操和袁紹從小一塊玩大的,可以說曹操對他這位發小的性格了如指掌。曹操對袁紹有兩段評價,可以說是入木三分。
1、“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這段話是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的:袁紹表面威嚴卻膽小怕事,喜歡謀劃卻不果斷;想要干大事卻愛惜生命,看到小的利益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了初心),非真正的英雄。
2、“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劃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這段是袁紹率河北大軍前來討伐曹操時,曹操說的。
我知袁紹為人,志向遠大卻缺少智謀,表面威嚴卻膽小怕事,忌諱別人的才智,而自己又沒有什么威望,軍隊雖多卻組織不嚴密,將領驕橫卻無整齊劃一的指揮,土地雖廣,糧食雖多,但那都是給我準備的禮物呀。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世家之資,年少為郎出仕,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干的名聲。
而袁術和袁紹不同,“有俠氣”,說得好聽就是有行俠仗義的氣節,說得不好聽就是有匪氣,這點“俠氣”最大的作用是,后來割據一方的袁術輕而易舉地就招降了許多黃巾賊、黑山賊、白波賊。
袁紹就不屑與出身有嚴重問題的人為伍,所以袁紹與當時主流價值觀相同,頗得士大夫之心。所以一流人才都去投奔袁紹,包括郭嘉當年也投在袁紹帳下。
袁術察覺出天下動蕩的局勢,帶著自己的手下逃離了長安,奔逃到當時東漢人口最多的南陽郡,等待著時局的轉變。袁術最強大的時候治下的總計有800萬人口之多,而后期的劉備、諸葛亮據有蜀川、漢中,人口都不到鼎盛時期袁術治下人口的十分之一。
袁術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術稱帝后,生活上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后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隊士兵都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而袁術臨死前想叫廚師給他做條魚都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