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和姜維有什么矛盾 諸葛瞻為什么恨姜維
諸葛瞻和姜維有什么矛盾 諸葛瞻為什么恨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的弟子,同時在諸葛亮死后接替了他北伐的大業,繼續對曹魏進行進攻。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可能很多人,包括當時的人都認為,諸葛瞻一定會繼承他父親的優點,對蜀國未來的發展進行很有用的建議,但實際上他卻好像一直都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因為他完全比不上諸葛亮。這兩個人都與諸葛亮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為什么后來諸葛瞻一直都與姜維合不來,甚至是痛恨他呢?
隨著關羽、張飛被殺,劉備病逝,蜀漢局面是江河日下。諸葛亮為了幫劉禪穩住江山,在臨死前五次北伐中原,但無奈都以失敗告終。在諸葛亮死后,蜀漢許多有才能的大將也陸續退場。或者被殺,或者病死,或者隱退。在這危機關頭,姜維挺身而出,扛起了蜀漢的大旗。
費祎遇刺身亡后,蜀漢軍隊開始由姜維掌管,姜維執行諸葛亮生前定下的政策,繼續北伐。而其他人都對姜維這一決定表示不滿,其中反應最激烈的就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諸葛亮是曠世奇才,而他的兒子卻與他相差甚遠。歸根到底是因為,諸葛亮沒有好好培養他。在諸葛瞻出生后,諸葛亮就整日忙著北伐,很少有空閑時間指導諸葛瞻。這也就導致諸葛瞻沒有能夠學到父親十分之一的本事。
諸葛亮雖常年不在家中,但對于兒子的秉性卻十分了解。他曾寫信給自己的哥哥諸葛謹說:“諸葛瞻如今已八歲,長的聰明可愛。但怕的是他過于早熟,將來成不了大器。”為了勉勵兒子,諸葛亮在臨時前寫下了《誡子書》,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但諸葛瞻最終還是沒能如父親所愿。
諸葛亮死后,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因為他精通書法繪畫,又才思敏捷,所以人們都將他看作第二個諸葛亮。每當朝廷頒布一些比較好的政令,百姓就會說是諸葛武侯所提倡的。連帶著對諸葛瞻也佩服萬分,以為是他建議的。其實,諸葛瞻只是頂了諸葛亮個名頭而已,對此諸葛瞻心中也有怨言,因為父親死后是姜維接了他的班,而不是自己。
景耀五年,姜維北伐大敗而歸。諸葛瞻趁機勸劉禪收回兵權,免得勞民傷財,拖垮蜀國。劉禪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收回了姜維的兵權,同意了姜維回沓中種麥的請求。景耀六年,魏國大將鄧艾奇襲蜀地陰平,諸葛瞻領兵抵抗。在到達涪縣時,尚書黃崇多次勸他占據險要地勢,不可讓敵軍進入平原。但諸葛瞻因再三猶豫,錯過了最佳時機。
后來鄧艾大軍長驅直入,擊敗了蜀軍前鋒,諸葛瞻率人退守綿竹。當時鄧艾寫信勸降諸葛瞻,諸葛瞻大怒,斬了來使。又有人勸他先撤回蜀國再做打算,他哭著說:“我對內不能除掉黃皓,對外不能牽制姜維,進軍卻不能守衛國土。犯下這三宗罪,我還有什么臉面回去呢?”于是他帶人在綿竹死戰到底。可見諸葛瞻在死前都對黃皓和姜維意見頗深,對黃皓是因為他宦官擅政,對姜維則是痛恨他北伐拖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