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諾千金的故事(一諾千金的成語故事簡要概括)
現在有很多父母,給自己女兒起名字,叫做一諾,我二舅家的弟弟就是,給他女兒起名叫王一諾。
是什么意思呢?
因為有個成語叫做“一諾千金”,取名叫“一諾”正好包含了“千金”的意思,而“千金”一般用來形容女兒。
這樣起名字,顯得含蘊一些。
那“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又是怎么來的呢?
話說秦末漢初,天下初定。
盛傳,漢高祖劉邦懸賞千金,求取季布人頭。
敢隱匿者,罪及三族。
即便這樣,仍有人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幫季布躲藏。
那這季布究竟是何許人也?
原來,季布本是楚人,為人俠仁,知名于世,楚人曾有諺稱,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楚漢爭霸,季布從項羽,多次將劉邦逼入困境。
所以,劉邦稱帝后,必欲將季布得而誅之,于是全國緝拿季布。
季布先躲在濮陽周家,但全城搜索,危險迫在眉睫。
周家主人對季布說
將軍,我有一計,可令您脫身,但一定要事事盡聽我方可。
如若不能,請讓我死在您面前。
季布應允。
周家主人給季布剃了個光頭,脖子戴上鐵箍,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一副犯人模樣,又讓他鉆入運靈柩的喪車,賣到魯縣朱家。
朱家主人心知此人是季布,但不說破,只是囑咐兒子。
干活時,此人可隨意。
但你記得,吃飯時,要和他一起。
交待完畢,朱家主人驅車,赴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
汝陰侯滕公,早年即追隨劉邦,曾舉薦韓信,又曾在亂軍中救過劉邦的兒女,所以極得劉邦信任。
朱家主人問,敢問滕公,請問皇上為何捉拿季布?
滕公答,只因季布屢次將皇上逼至困境,所以對其恨之入骨。
朱家主人又問,滕公怎么看季布這個人?
他的名聲我早有聽聞,是個賢人。
朱家主人一聽,心里有底了。
滕公,我聽說身為人臣的,應盡忠職守。
當日季布在項羽麾下聽命,楚漢相爭,季布也只是盡其職責而已。
現天下初定,皇上如為個人恩怨搜捕季布,反而顯得心胸狹隘。
您也說了,這季布是個賢人,如其情急投敵,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反而不美。
滕公聽到這里,心中一動,知道朱家主人心有所指。
兩人四目相對,笑而不語。
隔了幾日,滕公委婉地將朱家主人之意向劉邦講明。
劉邦這個人呢,雖然有時候有些無賴,但有一個優點,從善如流
只要別人講得有道理,他就聽取
很快劉邦就頒下赦令,取消對季布的追捕。
朱家主人就送季布入朝,劉邦見后,將其封為郎中。
那這季布有沒有傳說中那么厲害呢?后來有一段關于他的事跡。
劉邦去世,孝惠帝繼位,季布時任中郎將。
中郎將一職位在將軍之下,負責管理皇家衛隊,一個對內的官職。
一日,匈奴單于寄來書信,信中對呂后多有侮慢之意
其實,劉邦過世后,漢朝的實際統治者是呂后。
呂后是個暴脾氣,看到單于的來信火冒三丈,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樊噲,劉邦愛將,官拜上將軍,鴻門宴上曾盾撞衛士,獨闖項王營帳,護駕劉邦,對劉氏漢家江山多有貢獻。
樊噲還有另一層身份,他妻子是呂后之妹,從這層關系上講,樊噲是呂后的妹夫。
樊噲在朝廷上豪言,末將愿帶十萬兵馬,去匈奴境內殺他個來回!
此言一出,頗合呂后心意,“鳳顏”大悅,群臣會意,紛紛同聲應合。
一時之間,朝堂上群情振奮,口號震天。
突然有一人出列,高聲誦道,樊噲真該斬首!
群臣一聽大驚,誰啊,敢出此狂言。
循聲看去,發現是中郞將季布。
中郞將的職位和上將軍差了好多,而且季布、樊噲和劉家的關系,那差了也不是一星半點兒,季布怎么敢這樣理直氣壯?
在眾人的瞠目結舌中,季布繼續大聲稟報。
當日,高祖在時,曾親率四十萬大軍,不料卻被匈奴兵困平城,費盡周折,險險得脫。
今樊噲怎可能以十萬兵丁在匈奴中殺個來回?
況當年秦朝覆滅,原因之一即是始皇帝窮兵黷武,連連對胡人用兵,才引起陳勝起義。舊時之創,今日猶在。
今樊噲當廷逢迎,實再陷天下于動蕩!
季布說完,朝廷上再無人敢言。
呂后臉色一陣難看,拂袖而去,但也由此絕口不提擊匈奴之事。
平心而論,以當時漢朝力量,絕無可能與匈奴抗衡。
倘若樊噲帶十萬兵出擊,如羊入狼群,有去無回。
更可怕的是,此次出兵,匈奴一旦初戰告捷,嘗到甜頭,便可能大舉南下,使得剛剛平定的天下,再次陷入戰爭之中。
這一點呂后知道,群臣也知道。
但在當日當地,只有季布一人能夠秉義執言,不徇私情,不阿權貴。
真正從漢家天下角度來考慮。
所以啊,得黃金百,不若得季布一諾。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人不吝惜錢財,而愿得季布一諾,是因為一旦答應你,季布就會百分百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不徇私情,不阿諛奉迎,真正從你的角度,為你考慮。
后世將百金,改用為千金,于是有了一諾千金這個成語。
這就是季布,這就是一諾千金。
各位,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