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社會
熱愛生活才能感知美好
由于父母工作關(guān)系,在郭小雨出生不久,夫妻倆就將孩子交給外公外婆撫養(yǎng),直到她三歲多,父母才回國和她一起生活。那時候,郭小雨看到父母會往后縮,和父母不親,小雨媽媽談女士特別難受,當報社再次外派工作時,夫妻倆決定把孩子帶在身邊。郭小雨在10歲時隨父母去了倫敦,在英國的學校里學習了三年。
郭小雨剛到英國時,英國老師建議讓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這樣更利于孩子的成長。最初女兒因為詞匯量少有時看不懂作業(yè)題目,夫妻倆就給她講講。大概三個月后,夫妻倆也就不怎么再管她了。事實上,女兒適應(yīng)得很好,而且樂在其中,很快課業(yè)就取得了優(yōu)秀。
談女士回憶說,郭小雨在英國上學時特別快樂,課業(yè)壓力不大,下午三點就放學了,有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由發(fā)展愛好。她覺得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特別重要。郭小雨從小喜歡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在倫敦時,談女士經(jīng)常帶女兒去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周末帶她去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回到國內(nèi),談女士依然會買各種戲劇的門票送給女兒。郭小雨也在全國英語大賽中拿到全國十強。
95分和100分的差別很大嗎?
郭小雨小時候是個偏內(nèi)向的文靜女孩,喜歡看書,媽媽希望女兒能夠快樂地成長,喜歡做什么就由著她,“我想給孩子充足的空間。”郭小雨上小學后,開始喜歡古箏、國畫,談女士問她要不要給你報個班,郭小雨拒絕了,說我學這些就是為了自娛自樂的,考級我就不學。父母尊重了她的意見。或許是沒有考級的壓力,郭小雨一直保持著對古箏的興趣,有時還自己寫些曲調(diào),彈奏自娛。直到小雨去英國上學,她沒給小雨報過任何課外班。
因為計劃讓女兒在國內(nèi)高考,談女士帶著女兒回到北京讀初二。眼看就要升高中了,郭小雨還是不疾不徐地看著各種課外書,談女士也沒有給女兒報任何輔導班。周圍人看不下去了,說郭媽媽哪是不怎么管孩子,根本就是不管。郭小雨成績是不錯,可也沒拿滿分啊,家長怎么不給她報幾個輔導班再提幾分?
談女士反問,95分和100分有什么區(qū)別嗎?可如果要從95分變到100分,孩子就得付出很多,會犧牲很多做自己的事和玩兒的時間,談女士認為這是不值得的。郭小雨從小學起就喜歡看大部頭的書,這需要課外時間,談女士不希望女兒因為做應(yīng)試題而犧牲了看書的時間。小雨很爭氣,中考順利考上了一所市重點高中,考試一結(jié)束她就想去英國玩。
這次,談女士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又看不下去了,問她,暑假不補課嗎?郭小雨不考實驗班嗎?談女士才知道,考上重點高中的孩子在正式上學前還有一個分班考試,進了實驗班一只腳就進北大清華了。她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玩比較重要,還是按照原計劃讓郭小雨去了英國過暑假。郭小雨在英國玩得很盡興,回國后參加分班考試,她考進了實驗班。
一次游學愛上耶魯
談女士夫婦和郭小雨曾經(jīng)都以為會在國內(nèi)高考,即將上高二時,老師建議談女士讓郭小雨讀出國班。出國班的學生從高二起就能專心為留學做準備,而不必兼顧高二、高三的課程,同時也不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談女士征求了女兒意見,小雨更愿意體驗完整的中國高中教育。談女士于是對老師說我們不出國。
但就在高一的寒假,郭小雨去美國參加一個活動,順便參觀了幾所大學。她一下子愛上了耶魯,萌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
高二起,郭小雨開始了兼顧高考和出國留學的學習生活。由于出國考試體系和國內(nèi)的教育系統(tǒng)不同,郭小雨需要兼顧課業(yè)和托福、SAT考試,時間非常緊張。談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對留學知之不多,在決定女兒未來人生走向的這一年,她改變了以往無為而治的做法。
因為孩子學習時間太緊張,談女士開始上網(wǎng)搜索托福和SAT考試真題給女兒做,幫女兒報了學習班,去聽各種留學講座尤其是過來人的案例分享,回來講給女兒聽。一次她聽到了一個講座,意識到自己和孩子對于留學規(guī)劃都沒有完整清晰的認識,就幫女兒報了一個專門針對計劃申請美國名校的高中生進行DIY申請指導的留學班,這個班級的“班主任”就是素有“哈佛媽媽”之稱的周容。周容出生于教育世家,以擅長指導學生申請美國頂尖名校而在留學生群體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她自己的女兒正在美國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讀研究生。
實力全面險中求勝
談女士說,女兒其實有拖延癥,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的事,會一直拖著,直到拖到拖無可拖,熬夜完成。有時她也會很生氣,讓女兒早點做完該做的事。但她沒過多計較,因為對于喜歡的事,郭小雨會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比如創(chuàng)辦公益社團,組織興趣小組,參加模擬聯(lián)合國活動,對這些事,談女士總是鼓勵女兒好好做。
在選擇提前申請哪所院校時,郭小雨和她父母對耶魯并沒有十足的把握。盡管郭小雨的標準化成績不錯,托福考了117分(滿分120),幾門AP課也拿到了5分的滿分。但SATI2260(滿分2400)的成績在善于制造高分神話的中國學生當中不占優(yōu)勢,而且她的成績績點GPA算不上最高。郭小雨說,她的學習成績算不上出類拔萃,所以一度決定ED申請排名第三的文理學院。
最后,周容鼓勵郭小雨,說你可以試試耶魯,是否申請你來決定吧。但周老師沒告訴她,她的成績有點冒險,不過指出她能力非常全面,閱讀量非常大,思考能力強,一口標準倫敦腔的口語聽起來優(yōu)美而高貴,這些都是她多年沉淀下來的閃光點。
談女士夫婦倆最終支持女兒REA耶魯,并且在去年12月中旬,耶魯?shù)匿浫⊥ㄖ獣驮缭绲鼗貓罅怂麄兊臎Q定。
讓孩子一步步踏實走路
在談到郭小雨這個留學案例時,周容老師談到在幫助學生準備留學的過程中,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家長,她很贊同郭小雨父母的教育方法。在她看來,優(yōu)秀的孩子往往都有優(yōu)秀的父母。
她指出中國父母教育孩子時的兩難。中國父母總想保護孩子,往往無意識地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道理有時會包含明哲保身甚至投機取巧的成分。他們把成人間的游戲規(guī)則過早地輸入給了孩子。除非家長和孩子都具備足夠強大的心理和更高的格局,才能抵抗住社會趨勢的影響。
但有一種誘惑,幾乎讓中國家長全體淪陷,也包括周容。以考試為中心的中國教育催生出了急功近利的學習方法,培訓機構(gòu)如雨后春筍,當所有的孩子都去參加輔導班時,生怕落后的父母“絕對抵制不住這種誘惑”,從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一步步踏實走路,而不是人工催熟。
周老師談到自己女兒在準備出國時,她只告訴女兒申請的流程,時間安排,需要注意的節(jié)點,對她的文書提了點建議,總之對學生怎樣指導就對女兒怎樣指導。女兒后來抱怨,你對我還不如對你的學生盡心呢。周容認為申請就是需要女兒自己來完成,她的能力能到達什么層次就申請什么層次的學校,如果幫助她申請更好的學校,是拔苗助長的行為。最后,周容的女兒成功申請到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23年美國大學綜合排名12)的本科,周容覺得和女兒的能力比較匹配。等申請研究生時,周容一概不管不問,她對女兒說,你在美國讀了大學,就該有能力獨立去申請研究生。最后,女兒申請到了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2023年排名18)。
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成長動力
周容覺得中國家長有時對孩子保護過度,什么都想著替孩子安排,過多的關(guān)注使得孩子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假如家長能想明白他顧不了孩子的一輩子,就會放平心態(tài),讓孩子去經(jīng)歷、去吃虧。家長能為孩子做的最大的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去做,在他需要幫助需要樹立價值觀的時候幫他一把。她覺得這就像她小時候?qū)W騎自行車,老師告訴她等你摔幾次就學會了,周容跟老師說,我肯定不摔倒就能學會,老師沒理她。回到家她讓兩個哥哥幫她扶著自行車,但是無論怎么防范保護,她還是摔倒了,摔了幾次后果真學會了。周容做了母親,幫助很多孩子申請留學后,逐漸理解當年老師的心理。她覺得教育孩子就像教孩子學自行車一樣,越害怕孩子摔倒,孩子要么學不會,要么摔得更厲害,孩子需要犯錯誤的機會,晚犯錯不如早犯錯。
什么才是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呢?周容認為是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好奇心、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
而郭小雨在申請文書里,強調(diào)了自己的環(huán)保公益活動和對閱讀的如饑似渴。她寫道,我不敢說自己聰慧過人,只是有著旺盛的求知欲與無法滿足的好奇心,愛公益,愛文學,愛物理,愛音樂,愛政治,愛異國文化,愛思考,也更愛真正的改變。
郭小雨對媽媽說,她最感激父母的是,他們以無為而治給了她足夠的空間,呵護她的興趣愛好,讓她自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