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買不來什么-社會
中國有兩句老話,說的都是錢。
一句很悲觀,“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道出滿腹心酸。《說唐》上,秦瓊賣馬,只因缺錢,萬般無奈,就把他堪比患難兄弟的坐騎賣了,讀來好不傷感。
另一句講錢的話很樂觀,簡直還很囂張,“有錢能使鬼推磨”!
大體上,中國人的金錢觀就是在這兩句話之間徘徊著的。
從前的大多數中國人都有過被一文錢難倒的體驗。而今,很多人有錢了,財大氣粗起來。后面那句要讓鬼替他打工的豪言壯語,似乎更富時代氣息,聽來也更入耳一些。
的確,自從市場經濟在人類社會占了上風,金錢一路所向披靡,幾乎沒有什么不能買的——連國土都能買,更不用說普通的消費品了。1803年,美國向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州及其他各處法屬殖民地,地價每平方公里僅7美元。1867年3月,美國又從沙皇俄國購得阿拉斯加,總價72萬美元(相當于2003年的9000萬美元),每英畝才2美分。這兩大片國土加起來,比今日美國面積的一半還大。歷史上,無論哪國哪族,疆域的擴張總是伴隨著戰爭,血流成河,生靈涂炭。這么一想,市場經濟,買來賣去,實在比打來打去好很多。錢可真是個好東西!
還有空氣,還有陽光,如今都被裝進了錢柜。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可以花錢買,即所謂的“碳交易”。
在當今的世界上,還有什么是錢買不來的?
我不想談論愛情、友誼、忠誠等是否能花錢買到,因為這些都太含混不清,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樣——“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這就是愛,糊里又糊涂”。
當然,錢買不來壓根兒就沒有的東西。譬如前面講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世界上沒有鬼,你能買到的只是裝神弄鬼。再譬如,秦始皇不惜代價,要得到長生不老藥。他的買賣落空了,因為他想要的東西世界上還沒有造出來。
但這個話再往下講,我又有點猶豫起來。當今世界“虛擬經濟”盛行,許多金融衍生品充斥市場,實際上一多半都是在買賣并不存在的東西。
換句話說,錢甚至可以買應許,買期待,買未來。
不過,我還是相信,至少有一樣東西,錢肯定是買不來的,那就是時間。時間面前人人平等,富人、窮人都一樣,一天24小時,不多也不少。你有再多的錢,上帝也不會每天多給你1分鐘。
錢只能為我們節省時間,譬如坐飛機旅行就比坐火車省時。或許有朋友就把這看成是拿錢買了時間。這樣算法不對,是對時間性質的誤解。時間的性質是均勻地向前流動,滴滴答答,攜帶著我們的生命,分分秒秒地流逝。你節省下來的時間,并不能像錢那樣儲蓄起來,無論如何還是被你用掉了,不過是把本來用在旅途上的時間用來或賺錢,或玩耍,或休息。你的一天還是24小時,并沒有多出1分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