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職場故事
在一次次查收郵箱而一無所獲之后,我漸漸地開始失落。可就在這天,我投稿編輯的qq頭像閃動了。
“你的稿件已被錄用,請把地址發過來吧!”
我大喜過望,并開始絮絮叨叨地大發“誓言”:
“謝謝你,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我一定好好寫……”
“稿費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發過去。”
“哦,沒關系,稿費不重要……”
……
在大發了一陣感慨之后,我的興奮勁兒終于退卻了。想想剛剛說過的話,不禁有些嘲笑自己。我在說些什么呢?我在表示衷心嗎?還是表示自己的大度,不在乎稿費,只在乎自我價值的實現(這話恐怕我自己都不會太信)?我跟別人說這些又有什么意義呢?而這些話我又感到好熟悉,因為類似的話也曾有人跟我說過。
一天中午,一個大一學生打電話咨詢一些兼職的情況,我簡單介紹了一下之后,他就開始向我表示了:“工資不是問題,有沒有都無所謂的,我主要是想鍛煉一下自己……”后來他通過了面試,又來短信告訴我:“我一定會好好干,一定會努力的……”聽了他的話,我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是笑他的可笑與無知?還是心疼他的初來乍到不解“世情”呢?我不是他的上司,我只是一個中介而已,他跟我說那些話有什么意義呢?
新學年伊始,因為閑暇時間較多,同時也是為補貼生活費,我和宿舍的同學準備嘗試著做中介。我們聯系了一些公司,給他們招一些兼職人員。
談起中介,我的感情相當復雜。
曾經通過中介找過工作,其中的波波瀾瀾至今在心中留下一些疙疙瘩瘩。尤其是北上的那一次。
當時是一個附近學校的學生介紹我們去北京工作,然后從中收取一部分中介費。因為也曾有同學去過,我們認為沒有什么擔憂的。可誰知到了那里,我們才發現里面還有許多錯綜復雜的關系。
那些同學聯系的另一方并不是工廠或者公司,而是所謂的勞務公司,說白了也就是中介。這讓人有種“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感覺。
然而我們并不是被“吃”了就可以獲得小小的回報的。因為競爭激烈,有好多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中介跟這家勞務公司有“業務”往來。因為去的晚了一些,所以本來安排好的工作都被其他中介撬走了,最終勞務公司只給了我們一個與曾經保證的那份工作相比落差太大的工作,并且還丟下一句話:“你們愛干不干,等著找工作的人多了去了!”我們不愿做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只能拍屁股走人。我們要抱怨誰呢?勞務公司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別人搶先占據了我們的位子,我們又能怎樣?那么要去埋怨那個學生中介嗎?我似乎又有許多無奈與不忍……
其實那個學生中介做那件事也是異常辛苦的,大老遠的帶了許多同學過去,卻沒有安排好工作,受到許多人的埋怨、攻擊。他晚上還要去接另外一班到北京的學生,整整一宿都在站臺上。隨后他又不停地跟勞務公司的人談條件,希望我們這些人能夠得到滿意的工作……可是一切都無濟于事。后來看到他的時候,他異常疲憊,連多說幾句話的精神都沒有了。我遞給他一包威化餅干,他擠出一絲微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最后在我們臨走的時候,他對我們說:“很抱歉,我收大家的那部分錢不要了。”對于他這樣的一個中介,我又能怎樣去恨他,去埋怨他呢?即使是恨,是埋怨,似乎里面又夾雜了很多的同情……
現在我也同樣做了中介,他人又是怎樣理解我這個角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