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送我的禮物-成長
“李靜恩!”媽媽又開始嘮叨了。
“真讓我操心!你居然在咖啡店工作!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錢送你去留學嗎?還有,你怎么和吳代理那種土里土氣的家伙交往?我怎么就生了你這么個孩子?我的命可真是苦啊!”
“我可是咖啡店的經理好不好?我的夢想是開一家‘星巴克’那樣的咖啡連鎖店。土里土氣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你別光看他的缺點好不好?”
這是我跟媽媽的第二次大規模舌戰。第一次是去年我從原來的公司辭職,到現在的咖啡店工作的時候。因為離職我本就很焦慮了,媽媽的不理解更讓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那段時間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后來,我打算把男朋友介紹給她認識,她卻一直在雞蛋里挑骨頭。于是,第二次“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那時候多少醫生、律師排著隊追你啊。結果倒好,你到了咖啡店工作,只能和那種在沒名氣的小公司里工作的沒能力的人交往。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呀,我怎么向你去世的爸爸交代啊!”
媽媽總是以“我該怎么向你去世的爸爸交代”做結束語。以前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總會被狠狠地刺痛,所以之前總是我向媽媽投降。
但是之后經歷的第一次教訓深深地改變了我。不要為滿足別人對你的期待而生活,如果那樣生活的話,只會給彼此帶來不幸。第一,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二,我也會因為埋怨媽媽而和她漸行漸遠。當我看見因為我的冷落她那心痛的樣子時,我就會更愧疚。
“媽,別對我灌輸你的觀念和看法好嗎?我和你經歷的生活和時代都不一樣,咱倆想法也不同,我又不是你。”
每當這時候,媽媽的慣用臺詞就登場了:“我是想讓你過得好。難道我是為了我自己?別人都羨慕你念書好,覺得你肯定會有出息,你看你現在活得像個什么樣……我簡直要被你氣死了!”
媽媽好像完全不能理解我。“想做的事”與“成就”是不一樣的。他們那個時代的觀點,都是從物質出發的,覺得好的成績、好的工作,再遇上個好的伴侶,這就是完美的一生。在他們眼里,學習好就能完成一切,工作到法定年齡,然后安安穩穩地退休。
“媽,現在已經不是你們那個年代了。我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選擇、自己負責。我是為我的夢想而活的。媽媽你從來沒有為夢想而活過吧?”雖然我話是這么說,可是并不期待她能夠理解,我和媽媽永遠像是處在兩條平行線上,無法互相理解。
“媽媽,你教鄰居阿姨騎自行車的時候,不是說感受到了人生的道理嗎?你不是說‘孩子們長大了,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了,我們也應該開始認真過自己的生活了’嗎?你對阿姨這么說,為什么對自己的女兒卻做不到呢?”媽媽看說不過我,就不講理地開始嘮叨:“這是對外人說的話呀。你是外人嗎?”
和媽媽的爭論似乎一時還停止不了,我的思緒又開始飄遠。媽媽是孤獨的,然而得不到媽媽理解的我更是孤獨的。我感覺自己說得越多就越孤獨,寧愿一個人靜一靜。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特別是那些心懷夢想的人,一路上肯定會經歷數不盡的煩難與挫折,這些都會使人覺得孤獨。既然躲不掉,不如坦然去面對,咬牙堅持,默默向前。那些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委屈,卻不畏辛苦不會退縮,日后說起時連自己都會被感動的日子,正是孤獨送給你我最好的禮物,它讓我們在通向夢想的旅途中,遇見一個更好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