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皇帝如何賺外快-熱讀
在大多數人眼里,古代的皇帝是天下最有錢的人。因為整個天下都是他的,銀子當然花不完。其實,皇帝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富,他們花錢也要向自己的“財政部”──戶部伸手討要。
戶部的收入,主要來自賦稅;支出方面,包含公務員工資、國家建設、宮廷花銷之類。所以,皇帝花錢不能沒有節制,必須在戶部的規劃之內。要想多花點,就只能自己想辦法“賺外快”。那么,皇帝們是怎么賺外快的呢?
正德皇帝:搶!
作為歷史上最特立獨行的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賺外快的方法很有個性:搶!
正德皇帝讓宦官在各個城門,以及通往京城的官道路口開“皇店”,強行征收“過路費”。皇帝和戶部搶商業稅,搞得戶部官員天天提意見,可是正德皇帝根本不搭理他們,照收不誤。
正德皇帝的野蠻做法為烏煙瘴氣的明王朝增添了一抹搞笑色彩。他光榮駕崩之后,“過路費”制度也就廢除了。
乾隆皇帝:拉!
從如今鋪天蓋地的清宮戲中,大家都能看出來,乾隆皇帝是個貪玩的家伙。玩得太多,戶部給的經費當然就不夠用了。
跟正德皇帝比,乾隆皇帝賺錢就挺文明──他“拉贊助”。要知道,皇帝可是全國最大牌的“明星”,想要“被拉贊助”的商人自然多如過江之鯽。
比如,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的消息剛傳出,就有鹽運使報告說,有一個鹽商愿意出100萬兩銀子贊助皇帝此次行動,只求能見皇帝一面。皇帝聽罷,大筆一揮:同意!
就這樣,皇帝有了南巡的銀子,鹽商也見到了皇帝,賺足了面子,雙贏!
另外,“議罪銀”也是乾隆皇帝的重要收入來源。官員犯事之后,可以通過繳納一些銀兩來“抵消”罪行。這些銀兩,在乾隆的得力助手和珅的幫助下,都順利地流入了乾隆皇帝的小金庫。
嘉靖皇帝:等!
嘉靖皇帝不喜歡玩樂,也不喜歡出游,他喜歡煉丹藥。所以,嘉靖皇帝的開銷也有點緊張。但他既沒有乾隆的圓滑,也沒有正德的個性,于是,他采用最消極的賺外快方法:等!
坐在家里等別人送錢,對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癡人說夢,可皇帝不一樣。當嘉靖皇帝需要什么東西或者銀兩的時候,只要稍微暗示一下身邊的人,他們放出話去,總會有人偷偷摸摸或者堂而皇之地出現,為皇帝提供五星級的服務……
除了上面幾位同人的方法,很多皇帝更喜歡做的是增加賦稅,讓戶部多收點錢,這樣自己的經費就多了。但是賦稅太高,百姓會抱怨,而且如果把他們惹急了,很可能會起義推翻你。所以,也有一些皇帝被迫選擇勤儉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