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游戲成就的大師-成長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費城一家建筑師事務所里,一個神情陰郁的男子正用鉛筆在紙上亂畫。這時,一位老婦人推開門:“請問,您是文丘里先生嗎?”男子一怔,隨即站了起來:“母親——”“先生,”老婦人打斷他,“請叫我瓦娜。”他頓時來了興致,忍住笑:“瓦娜!不,瓦娜夫人!您找我有事?”“我想請你給我設計一處住宅。”瓦娜夫人說。“如果這依然是個游戲的話,”他忐忑地想,“那還要不要玩下去呢?”
這不是游戲,而是母親深思熟慮后的決定,為此,寡居多年的她把自己一生的積蓄都拿了出來。他明白母親的苦心:幾年前,他這個建筑學院的高才生,在開建筑師事務所時可謂躊躇滿志,可現實是殘酷的,自開業以來,一直門庭冷落。母親進門時,他正在猶豫:要不要明天就宣布破產?但他又不甘心,他一直堅信自己的才華,或許是他的設計太超前了,沒人愿意拿自己的未來家園讓他去試驗——且慢,瓦娜夫人不是主動找上門來了嗎?好,那就權當它是一個游戲吧!
既然是游戲,那就要認真玩下去。按照客戶——瓦娜夫人的要求,他設計的建筑可以像小時候搭積木那樣,只要不倒,只要能住人,搭成什么樣都可以。而這,也正是他一貫堅持的設計理念。這就要求建筑規模不能太大,結構也要簡單,而簡單,并不意味著簡陋……很快,他就確立了設計宗旨: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簡單實用,充滿溫情。
1961年,注定將成為現代建筑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就在這一年,在費城栗子山上,一座名為“母親的住宅”的房子誕生了。這是一座既簡潔又復雜的小房子,其復雜性基于卻又出于拘謹的傳統手法,產生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張力。它靠近道路,經過筆直的車道到達屋前,進入房內,在主起居室的中心,是一個壁爐,底大上小的樓梯從壁爐背后升起。樓上,整個空間是一大間臥室,后墻上,一扇拱形窗幾乎占據了整個墻面……這座住宅從形式上說仍是美國式的,但卻在古典中透出顛覆一切的現代性,隨即又以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顛覆與重構中尋找平衡。
這座被稱為“孩子也能畫出的原始住房”建成后,立即成為栗子山一景,并很快讓它的設計者聲名鵲起。他的建筑師事務所的生意也日益興隆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母親的住宅”愈來愈受到建筑界的追捧,現在已成為美國建筑系學生的朝圣地之一。而羅伯特·文丘里——這位終生陶醉在母親游戲中的孩子,隨后又以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涂鴉”之作,終于成長為一位世界級的、被譽為“將現代建筑從其自身中拯救出來”的建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