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司變成草原-成長
拉格納·弗里希是20世紀挪威最有代表性的經濟和管理學家,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華,在剛踏上職場的時候就已經顯露端倪。
1919年,弗里希從奧斯陸大學畢業后,到一家紙盒公司當了會計師,這家小公司的老板名叫馬克,因為效益不好,所以他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上班第一天,弗里希看到兩輛馬車在公司門口裝滿貨物后,馬車上的人有些生氣地對馬克說:“如果你再不加快效率,我就要取消與你的合作!”
“一定一定,請放心,我一定努力提高效率!”馬克笑著回答他們,送他們離開后,馬克從廠房里搬出一些剛印刷好的紙盒,坐在門口一邊曬太陽,一邊做著和工人們一樣的活計。
“馬克先生,看來,提高效率是我們公司迫在眉睫的事情!”弗里希說。
“是的!我們已經分兩班不間斷工作了,如果要再加快效率,我就要多請一些工人,可那樣做我就沒有利潤可賺了!”馬克無奈地攤攤手說,“沒辦法,所以我也只能和工人們一起勞動,希望對加快效率有所幫助!”
“請恕我直言,你的勞動并不會改變什么,如果你相信我,我能夠幫你!”弗里希胸有成竹地說,“但我的要求是,如果我成功了,你要讓我做經理。”
“只要你能成功,這是小事,你需要我為你提供一些什么嗎?”
“你只需要給我一支粉筆!”
靠一只粉筆就能改變公司效率?馬克覺得眼前的這個小伙子簡直就是在自作聰明,不過一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看看他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讓他試試也無妨,隨后,馬克把一支粉筆遞到了弗里希手上。
當天傍晚,白班工人們下班前,弗里希讓馬克統計,白班工人一共加工了幾箱紙盒,工人們清點了完畢后告訴馬克是6箱,然后,弗里希當著工人們的面,在車間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6”字。
工人們不知道弗里希在搞什么名堂,也沒多想,各自回家了,他們離開后,弗里希把那個“6”字改成了“8”字,晚班工人來到這里后,好奇地問這個“8”字是什么意思,弗里希對他們撒了個小謊說:“沒什么意思,只是一個記錄,它代表著今天的白班工人一共加工了8箱紙盒。”
夜班工人們一聽,都紛紛相互鼓勁:“他們加工了8箱,我們絕對不能輸給他們!”
工人們埋頭苦干,一個晚上居然完成了9箱,弗里希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9”字,再次換班后,白班工人們一看黑板上的“9”字,心里當然明白怎么回事,他們沒有想到夜班工人們居然能比自己多加工3箱,于是也開始埋頭苦干起來,一天下來,他們完成了10箱,然后弗里希又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10”字,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當夜班工人們看到這個“10”字后,又紛紛相互打氣一定不能少于這個數字……
就這樣,白班和夜班的工人相互追趕相互競爭,短短五天時間,公司的每日總產量達到了40盒,效率提高了好幾倍!
馬克興奮極了,就履行諾言把弗里希升為經理,同時他也很好奇地問弗里希是怎么做到這一切的,弗里希笑笑說:“我也沒做什么,我只是用一支粉筆把我們的公司變成了一片草原。”
“草原?”馬克驚詫不已。弗里希接著說:“是的,把公司變成一片草原,草原上,羚羊和獅子就是不斷地相互競爭,所以它們的體力和奔跑速度都不斷地超越自我和敵人,我們的公司也應該是一片充滿競爭的草原,讓我們的員工成為時時刻刻都處在競爭中的羚羊和獅子,而不是要靠我們喂食的寵物!”
最后,弗里希這位剛剛從校園里出來的小伙子,只用了5天時間就成了這家紙盒廠經理。一年后,弗里希辭職,并相繼去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意大利留學,一邊研究一邊工作還一邊寫論文,為經濟與管理界注入了不少新鮮的血液,1969年,弗里希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