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陳述的記憶-熱讀
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常指責同學們詞匯量太少。于是大家絞盡腦汁想新詞,我還生造出過這么一句:“像一次高空跳傘,身體飛速墜落,而心還留在云端。”坦白說,我不太理解這是一種什么感覺。
越到后來,越發現描繪最精準的文案早就存在,而且大家都用濫了。
比如——整顆心沉了下去;心花怒放;耳邊嗡嗡作響;腦海一片空白;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聽不清楚自己在說什么;突然覺得對面的人很陌生;胸口一痛;胸口像被錘子狠狠砸到;這句話仿佛一把刀子扎進胸口;腿一軟;腳不受自己控制;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氣得手直哆嗦;怒火騰地冒起,燒得失去理智;后悔得直拍大腿;恨不得把他活劈了;呆若木雞;整個世界都在旋轉;一桶冷水澆在頭上……第一次感受到整顆心沉了下去,當時覺得除此句之外,別的無法描繪。
后來沉得多了,已經可以分出“整顆心沉了下去”和“整個人沉了下去”的區別。
各種下沉:在黏稠窒息的沼澤中沉了下去;在無邊黑暗中沉了下去;在不見底的深海中沉了下去;在冰冷的陽光中沉了下去;在流沙中沉了下去;在脆弱的氣泡中沉了下去……
接著發現,描繪只能靠經歷來解決。很多情況的表達方式是一樣的,只有細微的差別,沒有經歷過,就無法陳述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