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鐘聲-熱讀
山村校園的清晨來得早,是被那清脆的鐘聲和孩子的朗讀聲喚醒的。學校在村北邊,后邊就是一片樹林,密密匝匝長滿榆樹、萍柳、楊樹和各種灌木。春天的清晨,空氣格外清爽,樹林里異常幽靜。樹葉正由鵝黃變碧綠,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在地上映出凌亂的光斑。鳥兒活躍起來,“唧唧喳喳”叫個不停。流水潺潺,一只只蝴蝶在灌木叢中盤旋嬉鬧,蜻蜒在空中滑翔俯沖。活潑機靈的小鳥,在剛換上春裝的大樹上蹦來跳去,比賽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靜的小路,不時傳來孩子們的腳步聲。鳥兒們頓時像遵守紀律的孩子,鴉雀無聲,接著又喧鬧起來。各種聲響合奏共鳴,仿若天籟。
當年村里窮,學校設施簡陋。用不起木質課桌,就用土坯壘上幾排土臺子,凳子也是從各家捎來的,可大家學習十分賣力。墻南腳豎著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每逢重要節日都要升旗。同學們穿著五花八門,莊重地行注目禮,胸中暖流涌動。
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鐘聲。起初是鐵鑄的鐘,后來換成一截廢舊炮彈殼,用一根粗鋼筋掛在樹上,敲起來“當當”響,清脆悅耳。清晨,孩子們聽見鐘聲立刻背起書包跑出家門,追逐著、嬉鬧著,笑聲一路鋪撒到校園。學校沒有體育設施,孩子們玩彈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繩……同樣玩得興奮、痛快!
為了勤工儉學,我們春天排著隊去山岡溝底捋刺槐樹葉,秋天去田野翻地撿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上山挖蝎子和土鱉。那時蝎子多,搬動大石塊,常會發現蝎子高揚尾刺與你對視,或直往石縫里鉆。我們就迅速用筷子央起蝎子來,放進準備好的玻璃瓶中。一只蝎子兩分錢,抓上半天能賣幾毛錢,高興得一蹦老高。
童年的鐘聲,永遠回蕩在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