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幾件事-視野
一
當年中國要造第一代衛星,孫家棟先生1967年分去,1970年就要發射,他說“絕對來不及”。
這時候“文革”已經開始,連生產元器件都不知該去找誰,“單位領導剛接受任務,單位已經散了”。
他說,行吧,咱把汽車改平板車吧,“就像長春汽車廠那時候最重要的是把底盤做出來,發動機裝上,有方向盤,最多旁邊安個框框,這個大卡車就開出去了”。
這衛星的任務就是一定要飛上去,里面的科學探測儀器都沒有裝。關鍵還有一點是必須能讓地上的人看見才行。
那么大老遠可怎么看啊,后來只能在衛星上裝了個閃閃發光的大氣球“套在三級火箭上,三級火箭跟衛星速度是一樣的,只是分離以后在后面跟著,氣球做成3米的,3米的發射的時候把它壓扁了,壓扁了它就不影響直徑,上天以后拿氣瓶吹起來,那個氣球也拋光”。
但最難的事兒還在后頭,就是衛星上要裝毛主席像章。
孫先生說:“因為衛星里不是有很多儀器嗎,儀器平常都戴著像章,毛主席大像章,有時候戴得很多,表示對毛主席尊敬和忠誠。”
我問:“多大?”
他說:“大大小小不一樣,甚至整個儀器面板頂上都做,都是專做的,做得很大,這樣的話影響重量。”
到發射前,他實在繃不住了,一夜沒睡,狠下心去找周恩來總理匯報。“因為這么大的事情,整不好上天以后質量出了問題,那是天大的事情。”
“他怎么反應呢?”
“當時我們在人民大會堂的一個會議室,他說這是我們人民大會堂,所有的會議室政治空氣都非常嚴肅的,絕對不會把毛主席像章或者是毛主席文案隨便掛一掛,我相信你們的產品也能考慮這個問題。”
這樣回去才拿了下來。
二
他一生難忘1974年,說起來仍然淚光閃閃。
“那陣在昌平,也就離火箭100米左右,挖個很深的地下室,地下室為了防爆,是個球形建筑,很厚很厚的,快發射以前它有個鋼門,那個鋼門也都關上,只有指揮員有個潛水艇那種潛望鏡,往上一推,上面出來一點就看一點。”
發射完有二十多秒,指揮員一個人看著潛望鏡,他們只能看著指揮員,“不一會他就有表情了,好像是有點壞了”。
來不及張口問,就聽“咣”一下,地下室里震得受不了,等門開了,往外一跑,“一看見的時候,簡直是一片火海,那個心情簡直是,大冬天,腦袋里好像完全空虛了”。
三天三夜,所有的人都在大沙漠里一塊一塊找,“螺絲釘也好,小線頭也好,冰天雪地,11月底了,你想想大沙漠里頭大家一點點扒,把所有的一塊小銅板、一根小線頭,都收集起來。回來以后大家在一塊認賬,說這一塊小鋼板是我的,線頭是你的。”
最后找著了,是控制系統的一個導線受震斷了造成的。
三
有幾次他差點昏過去了。
其中一次是因為衛星上天后出事了——太陽能電池快燒壞了。
他現在說起來直笑,“因為搞能源系統的人,是第一次參加設計太陽能電池,非常認真,想盡一切辦法滿足用戶的要求,他盡量選他家里最好的太陽能電池,在這個面積里頭給你輸出的電量遠遠比他答應的高很多”。
而且人家為了不貪功,也沒向他們交底,臉上都是一副“絕對保證你夠用”的慷慨神色。
等衛星上天以后,太陽一照,就發現電量發得比原來多得多,原來它那個電池在基數設計的時候規定最多不能超過30度。
他眼看著電池溫度一直升到五六十度——蓄電池一燒壞,整個能源系統就完了。
他想了一個主意——調一下衛星,讓它偏一偏位置,就照不了那么多太陽了,溫度就低了。但是衛星調整和太陽的角度有個極限,相當于衛星有一個眼睛專門看太陽,假如說超過了以后,人家眼睛看不見太陽了,回過頭再找太陽找不著這麻煩也大了。
“所以這里頭就有個決策的問題,你是怕丟了衛星呢,還是怕把太陽能電池燒壞?”已經沒時間開什么會,來不及向上匯報了,他當即決定先調衛星。
執行的人員拿了張白紙,上面寫“孫家棟要求把衛星調五度”。
他在底下簽了自己的名字。
四
孫先生是嫦娥工程的牽頭人之一,81歲了,說完幾個事故,他說不要因為嫦娥二號的成功引發盲目深空探測熱。
他說現在提的方案都很多,“有的主張上月球,有的主張上火星,還有人認為是不是咱們飛得更遠一些。”
他理解這樣的熱情和想象力,但他說什么都必須把基礎做好。
我說有人會覺得現在有錢,只把火箭往大里做不就成了嗎?
他說當年就是因為這個理念吃了大虧,“我們一批大學生來了上千人,熱情很高,給領導提建議,我可以搞什么樣的,搞更大的,干完以后一發射,二十幾秒就掉下來,就這么簡單一件事情,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太沒有經驗了,所有系統和系統之間互相的關系沒整清楚。我把發動機可能研究得比較清楚了,搞控制系統的、搞箭體怎么回事,都整清楚了,但這些東西互相間的關系沒整透。所以個別地方都改一點,一改完以后,互相間的關系失去平衡,一上天就出現了問題。”
“任何東西,”他說,“不符合你自己能力水平一下把這個步子跨大了,中間有很多經驗你不知道,這一步一定要花學費的,學費花了,你也沒買著經驗,相反得等回過頭來再從小步走,完了再一步一步發展。”
他引了一句話,是當年失敗后他的前輩對他說的,一句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卻常常付出巨大代價才懂,“學寫字,要先老老實實學正楷,正楷學好了以后,你再學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