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中的病人-文明
崇尚寫實的西方經典繪畫特別注重對人物的描繪,人物畫和肖像畫因此成為繪畫中的獨立分支。一些世界名畫里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至觀者在賞畫時,不僅能夠欣賞畫家的精湛畫技,還能對畫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狀況產生感性的了解。
換一種角度看肖像畫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我們欣賞繪畫時何嘗不是如此。以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為例,有人關注她那神秘的微笑,也有人注意到她浮腫的臉龐和腫脹的手指,認為她是懷胎三月的少婦,傳統的寬大的孕婦裝束更是從側面佐證了這一判斷。有醫學家認為,《蒙娜麗莎》的模特是一個“三高”女士,因為這位美女雙眼的內眥各有一塊小小的凸起,在醫學上稱為黃斑瘤,或者脂肪粒,這是一種黃色的脂質酸沉積在皮膚下形成的癥狀。同時,這個醫學家在蒙娜麗莎的雙手上也發現了一些良性的皮下脂肪瘤的痕跡,由此判斷這個模特的膽固醇超標,并認為她是一個飲食不怎么健康的女性。
達·芬奇畫過六七幅美女肖像,幾乎每一幅作品里的女子都會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健康問題。他的另一幅肖像畫《抱銀鼠的女人》,畫中穿著時髦的米蘭貴族服裝、額頭系著發帶的女子據說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薩的情婦。請注意女子撫摸著銀鼠的右手,僵硬的手指透露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根據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分析,她應該患有某種焦慮癥。
當然,通過鑒貌辨色、審視外貌來大體了解被觀察者的身體狀況和所患疾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才行。意大利帕勒莫大學病理解剖學教授佛朗哥就是一位喜歡藝術而又有專業知識的教授。
為探究畫中人的疾病,佛朗哥研究了100多件藝術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古埃及的雕塑和近代的一些畫作。佛朗哥教授在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肖像畫中,發現了畫中人患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馬方綜合征,從而聲名遠揚。這幅作品是現存于美國國家美術館的《年輕人畫像》(波提切利作品)。
《年輕人畫像》中頭戴紅帽的年輕人,他的手指如女子的一般纖細,小手指有一點變形,顯然患有某種遺傳性疾病。佛朗哥認為,畫中人患有“馬方綜合征”,因為他有著異常消瘦的身材和細長的手指。
馬方綜合征又名蜘蛛指(趾)綜合征,俗稱蜘蛛病,屬于一種先天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蒙娜麗莎/達·芬奇抱銀鼠的女人/達·芬奇年輕人畫像/波提切利伊凡雷帝殺子/列賓日本橋/莫奈
用肢體語言反映病情
除了肖像畫,有人物群像的宗教畫和風俗畫里也常常有病人的形象,當然這時候畫家主要通過人物的肢體語言來傳遞他們的健康信息。尼德蘭風俗畫兼風景畫畫家勃魯蓋爾曾畫過一幅《圣維塔斯舞蹈病》,畫的是當地人正在跳一種“白癡舞”,即模仿舞蹈病患者手舞足蹈的模樣(有如我國的醉拳模仿醉漢的姿態)。畫中有4個裝扮成患者的舞者,他們假裝痙攣,被人架著行走,還不停掙扎,使隊伍陷入極度混亂,再配以高亢的吹奏樂曲,場面熱鬧而充滿動感。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畫中人表演的舞蹈病是一種當時流行的疾病,是以痙攣且不能隨意運動為特征的身心失調,患者瘋狂的行為影響了中世紀各地區的社會安定。該病由后來的醫學家西德納姆命名。據分析,這種病是由于食用了發霉的黑麥面包中毒引起的,患者發病時肢體痙攣,動作瘋狂而乖張。
畫中留下了畫家的健康印記
倘若畫家本人患有某種疾病,觀者也可以從他們的畫中看出一些端倪。畫家年老多病,畫技逐步退化是常有的事情,而觀者和研究者也可以借此了解畫家的身體狀況和他的“精氣神”。一般來說,影響畫家創作的主要疾病有兩種:一是視力衰退。年老的畫家較少使用藍色或紫色,就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眼睛晶狀體的黃色加深,眼睛就看不見一般的藍色與紫色了。俄國畫家列賓晚年應博物館邀請修補他早年的名畫《伊凡雷帝殺子》,誰知這幅畫被列賓涂得青一塊紫一塊,不堪入目。原來,他年老之后,眼睛的黃斑發生病變,虹膜色素沉積而變為黃色,眼前仿佛隔著一塊黃玻璃,造成辨色失誤。這就使得原來該用紅色、橙色的地方,卻被他涂上了藍色和紫色,把畫弄糟了。
莫奈82歲時畫《日本橋》,原來就有白內障的他由于晶狀體黃色沉積又患上了黃視癥,看到的一切都泛黃色,在畫中可見一斑。他哀傷地說:“紅色對我來說像泥巴,橙色太淡,許多顏色都離我而去。”畫中出現的少許紫藍色,據記載是他憑顏料錫管上的標簽來辨認的,因為此時的莫奈已經分不清顏色了。
影響繪畫的第二種疾病顯然是大腦受到損傷,如腦外傷、癲癇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等。凡·高將天穹上的星體畫得異常明亮,還加上不規則的弧線襯托,這是因為他的癲癇病讓他產生了幻覺——星體竟如此輝煌。
事實上,在治療精神疾病時,利用病人的手繪圖研究各種類型的失認癥和記憶缺失癥的方法早已施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像一名學者說的,藝術是一扇窗口,在人類健康這個意義上來說,它能夠展現當下的特征、記錄歷史的真相,甚至能夠治愈特定的病癥。而反過來,健康和疾病對于藝術又何嘗不是豐富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