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逝的絕唱-卷首語
又是一個月色溶溶夜。琴聲響起來了。焚香拜月的鶯鶯被琴聲吸引。但聞琴聲如發髻上的珠寶嘀鈴鈴作響,似長裙上的佩玉叮咚有聲;既像房檐下的鐵馬兒隨風晃動,又像窗簾下的金鉤兒敲打窗欞……“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琴聲中,鶯鶯與張生進行著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低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
琴聲,如同一塊巨大的磁石,牽引著鶯鶯情不自禁地走出花園,徑直向張生的書房奔去。彈琴的張生覺察窗前人影幢幢,知是鶯鶯來了,遂更弦一曲,邊彈邊唱起《鳳求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張琴代語兮,欲訴衷腸……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于飛兮,使我淪亡。”凄凄然的琴聲,意切的詞賦,更有一種攝魂奪魄的力量,鶯鶯禁不住潸然淚下……
斯時,音樂又成了崔張發展戀情的酵母。音樂,以音和時間來表達人的情緒的和諧,它有無垠的想象空間,有無限度的彈性,能變幻出無窮的花樣,能納得下無盡的內容。人類的喜悅需要音樂來表達,心靈的創傷需要音樂來撫慰。美的音樂,能使人的靈魂進行深呼吸,能使人超凡脫俗,讓人在杳杳冥冥中悟得靈性的奧義。
張生正是將滿腹心事付給瑤琴,才使所有的痛苦在琴聲中得以柔化,悲凄的眼淚也隨著美的旋律化作輕煙。
鶯鶯純潔的心也在透明的音樂里洗滌著、升華著,這柔弱女子更堅定了與封建禮教抗爭的信心,并漸次由內心的反抗化為外在的行動。
鶯鶯以紅娘作冰下人,經過“錦字傳情”、“妝臺窺簡”、“乘夜逾墻”、“倩紅問病”等一波九折的熬煎,終于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張生的書房,共赴“月下佳期”,實現了她與張生靈與肉最完美的結合。
現代都市里的紅男綠女,對崔張這種以優雅音樂結情系愛的方式,恐也很難理解了。
音樂源自地母,發自天籟,出自心靈,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是優雅音樂的母體。在所有藝術門類中,音樂是最富“占有性”和“侵略性”的。繪畫、雕塑、小說、詩歌,人們不喜歡的可不必寓目,而音樂卻能直侵人們難以設防的耳膜。機器的轟鳴、喇叭的吼叫,喧囂的聲浪,使現代都市人一直處于高分貝的漩渦之中。人們很難有那份心境去接受優雅音樂的浸潤,不少浮躁的心靈,只能在彩鐳射的激光燈下,在瘋狂的迪斯科里去尋求強刺激……
經典愛情,是青油孤燈下的泛黃的線裝書,它需要讀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經典愛情,是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它忠貞的淚水足可以哭倒長城;經典愛情,是王寶釧寒窯中的爝火,它虔誠的熱力足以消熔武夫的鐵石心腸;經典愛情,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飲鴆而亡,同棲一穴魂的矢心不二;經典愛情,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簡愛對羅徹斯特遠隔千里的呼喚……經典愛情在追求的過程中透出美麗,它使“等待”比“獲得”更具魅力。經典愛情的琴弦上常常譜滿離恨曲,經典愛情的花箋上每每寫滿斷腸詩。
經典愛情中的男女,幾乎無一不經過身心的煎熬,情感的折磨。耐心、韌性、體諒、包涵是經典愛情有的代名詞。在愛的清規戒律和婚姻法則早已變更的今天,現代人在品味經典愛情時,大可不必去仿效了。然而,絕對的自由也往往會葬送自由的魅力。當有人在僅是一次邂逅中便陷入情網的時候,當有人在一杯三色雞尾酒剛剛飲罷就墜進愛河的時候,當有人在嘣嘣嚓中三旋兩轉就投入他人懷抱的時候,這種“閃電式”、“快餐式”、“急風式”的戀情,必然會制造出一批“速死”的婚姻……
唾手可得的東西往往不被珍視。愛的尊嚴一旦被輕視,便經不起咀嚼,很快變得乏味。愛情一旦省略必要的發酵,酒就釀成了醋,也就缺少了經典愛情中的那三分幻想,三分詩意,三分激情,剩下的僅是欲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