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眼淚其實也很美-人生
中國有句名言,叫做男兒百淚不輕彈。其實在我看來,男人的眼淚并不比女人的少,而且男人的眼淚其實也很美。
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大學生爸爸的年齡的人了,可我覺得還在成長之中,而且總也長不大……或許男人一輩子都長不大。因為我發現自己總愛像學生時代容易流淚。我的一部《落淚是金》,有人說換來了全國人民對貧困大學生的許多淚水,這不錯,但有一點讀者可能并不知:一個作家的作品能讓別人流淚,其首先是作家自己有流不完的淚才能達到閱讀者同流淚的效果。作家的淚水是真情感受的結果。人生中男人有更多的淚水。
男人其實不用怕流淚,男人流淚也是一種成長的表現。
就與同學們坦露一下本人的兩段流淚經歷吧:
第一次是20多年前我在部隊時參加真槍實彈的戰爭片段。那一年我才是讀研究生的年齡,可祖國的召喚,要求我們背起槍上前線。戰爭對我們來說過去只能是在書本上看到的,然而現在輪到我們了。部隊下達命令的那一刻,我當場聽到隊伍中有相當多的人在低聲哭泣——官兵們都很年輕,他們也都是大學生的年齡。在這腥風血雨即將來臨之時,有人對官兵們如此的表現非常生氣,要求上級把這些“怕死”的人清除出隊伍。可我強烈不滿,請求首長不要這樣處理。然而,當我有這想法時,見一群“怕死”的官兵在營部的首長面前竟然更加嚎啕大哭著。我心想這幫“熊蛋”徹底完了,上戰場前能這么哭哭啼啼嗎?誰知情況出乎我預料:只聽首長一聲吆喝:“不許再哭一聲!熊蛋,誰再哭,老子讓你們統統滾回老家去!”“是,我們不哭了!”突然,一陣驚天動地的宣誓聲把周圍的山都震顫了。那一刻我流淚了,我為那些面對死亡,由驚恐到視死如歸的青年戰友們的成長變化而自豪和感動——戰爭就是這般神奇,在即逝的時間里,可以讓人迅速成長和成熟起來。我們男人就是這樣成長的,有時也是在淚水中泡大……而當我看到所有參戰的戰友們,雄糾糾走向硝煙的戰場時,我的眼睛被眼淚模糊了。我感到自己也在硝煙中變得英雄起來。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在前線,那些我本認為平時很膽小的小戰友們,當他們一旦進入生死關頭時,誰也沒有退縮,只有沖鋒陷陣的身影。在戰場上,大家的眼睛都是紅的,面對敵方的子彈和炮彈,誰也無法預料自己什么時候突然倒下了。可倒下的照樣倒下,在攻克某高地時,我的戰友們連續三次沒有攻下敵方陣地,卻留下了無數英雄的尸體,那一刻大家的眼睛噴火了,繼續一次次組織進攻,終于在天亮時攻占了敵方的陣地。當東方血色的朝霞灑向大地時,我見戰友們列隊站在山崗上,默默地在送別那些犧牲的戰友,我看到所有的戰友臉上都掛滿了淚水……那淚光里是一種悲傷,一種仇恨,同時又是一種莊嚴和神圣。我相信那眼淚標志著一種東西,一種男人們的進一步成熟的標志。看到這種情景,我這個戰地記者身份的人也跟著淚流滿面……
關于流淚,我一生有許多次,有時因為看一部電影電視或為傾聽一個采訪對象的訴說,或看一篇好的感人作品,都可能掉淚。但最近一次流淚卻是為我自己的父親去世。在父親去世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還年輕,家里的事用不著我去操心。父親在,就是一垛擋風寒、頂毒日的墻。生命里只要有父親在,什么事似乎都有一種平安感。父親在,我們后輩的生命就會一直感到年輕,永無盡頭。但突然有一天家人告訴我父親患了絕癥,而之后是面對日益接近死神的父親的痛不欲生的慘勁,那些日子里我只能暗暗流淚——為作兒子的不能拯救父親,也為自己多少年來因工作而不能孝敬父親感到內疚與慚愧。
有一天父親突然離我而去。那一刻,我覺得天塌下來了。隨后的無數日子里,每當想起父親,想起我自己作為整個家庭的唯一年長的男人時,我會常流淚不止。這個時刻我有種生命的空蕩感,這種空蕩感覺里隱隱萌生出一縷殘酷的幻覺:我的生命也開始走向終止了,這是對的,其實每個人一生下來之后就等于距死亡越來越近,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我們年輕時誰都沒有時間去想這樣的問題,但畢竟我們都得面臨這種無法更改的自然規律。面對死亡,誰都沒有恐懼感,在父母大人活著的時候我們不會有這種感覺,可一旦我們成為家庭的唯一長者時,我們突然會感到自己的生命沒有了“保險”的設防,于是我們會或多或少的有些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