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住你面前的那個人-社會
收到了女兒的期末成績單,全班78個人,女兒排在46名,比入學時的58名算是有進步,卻比期中考試的40名又落后了。一連幾天女兒沮喪得寢食難安,口口聲聲這樣的成績什么時候才能趕上去呢?
說實話,女兒初中三年一直是被老師寵愛的好學生,總是前幾名。中考時本來可以上一所市里二類學校的重點班,依然做好學生,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女兒的意愿,我們選擇了市一中,不當“雞頭”,寧做“鳳尾”。開學前,我一次次的幫女兒分析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壓力甚至屈辱,希望增強她的承受力,畢竟她以前走得太順了。女兒把自己假想成當初班里的差學生,向我保證她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困境而不會丟掉自信心,不會讓自卑壓垮。
即便這樣,女兒還是承受了比她所能想象到的更多的壓力,有時老師輕輕的責備、同學一兩句話都強烈地刺激著她敏感的神經。本來無畏的勇氣和一天天置身其中就是兩碼事。她很努力,每門功課厚厚的筆記就是明證,仔細地聽,飛快地記,生怕漏掉什么關鍵的地方。她甚至放棄了午休和打球,以便學習時間能更長一點。可事實上,她連作業都寫不完,有時候一節自習課一道題都做不完,她想請教老師和同學,可不會的問題一大堆,又不知道從哪開始問。她前后左右都是好學生,她前面是班里的第一名。她的同桌也是前幾名。
女兒灰心地對我說:“媽媽,我完了。你看單數學一門我同桌在班里第一考了145分,我只有97,我怎么可能追得上人家呢。可能我真的太笨了。”
相比女兒的成績,她的心態更讓我難過。憑心而論,她是個聰明的孩子,但她的自卑和盲目成了她學習的阻力。我也睡不好,不知道怎樣幫她找回自信。
第二天,我問女兒:“你參加過賽跑嗎?”
“參加過,還不止一次呢。”女兒不明所以地看著我。
“那么,告訴我,你往前跑的時候,是盯著你面前的人呢,還是追隨遠遠在前的第一名呢?”
“當然是面前的人了,看遠處根本沒用。”女兒回答。
我說:“是的。學習也一樣,好高騖遠地盯著第一名除了讓你沮喪外,還有可能因為盲目而失足跑得更慢。而你前面一個人和你的距離并沒有多大,那才是你切實可行的目標,盯緊他,跟住他,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穩步前進,一個個趕上,一個個超越,才是你要做的。”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愿她真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