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樸素的-成長視窗
一
一個漆黑的夜,剛剛下過雨,我和父親走在泥濘的鄉間路上。
我努力去分辨著腳下的路,怕踏進積水里。眼前暗暗的,只是偶爾會見到一片淡淡的亮,就像平整的路面,于是抬腳上去,卻是一個水洼。父親說:“亮的地方是水,黑的地方是路。”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卻讓年少的我費解。多年以后遠走他鄉,境遇黯淡,艱辛輾轉,有時急不可待地踏向看似光明的去處,卻往往陷入更糟糕的處境。忽然記起當年父親的話,才明白,不只是下過雨的夜路之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那些有光亮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坦途,更可能是積水之淵。
二
春已深,積了一冬的雪消融殆盡。大地上干干凈凈,只有陽光清清亮亮。那時我正身處大山間的小城,郁郁不得志,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樣,過著平淡而艱難的生活。
那個陽光暖暖的午后,我獨自去山間散心,滿懷抑郁,只能向嶺樹山云揮灑。在山前見一極深的大坑,其間有白影,于是順著舒緩的坑沿溜下去。到了坑底,驚訝地發現,那些白影,竟是一些完整存在的雪。
面對見了一冬的雪,此刻,竟是涌起一份莫名的感動。因為在深深的坑底,溫度低,陽光照不進,反而使雪更長久地留存了下來。這使我想到了故鄉的村莊里,早年間的老井,在盛夏的時候,井底依然有晶瑩的冰。
從坑底出來,再見柔暖的陽光,心中再也沒有了陰影。是的,也許身處最底層,更能長久地保持一顆純潔的心。
三
兒時,街口有一殘疾人,修理自行車,由于腿疾,他走路姿勢奇特,常常引得小孩們圍觀哄笑。那時我只是遠遠地站在一邊看,心里卻有著幾分難受。因為我最喜歡的一個親戚,也是腿有殘疾。時日一久,那修車人見到我總是慈祥地笑,我也回報他以溫暖的笑。而他對那些孩子卻是冷眼相對,全無一點慈祥之意。
直到上中學后,有一次問他為何如此對我,他說,因為你首先是尊重我的。我忽然明了,有時,不嘲笑,也是一種尊重。
有一次,一個教過我的老教師路過我所在的城市,到我家做客,多年未見,她已是垂垂老矣。在我的書柜里,她發現了當年上學時她寫給我的一封信,立刻淚水盈眼。那時候,她離開我們學校,去了另一個城市,后來給我們每個學生都寫了封信。她沒想到事隔多年,我幾易棲身之地,卻依然保存著那封信。
她說,謝謝你的珍惜。其實,我并沒有想得太多,只是,許多東西,我都留著。是的,不拋棄,就是一種珍惜。
四
我兒時的伙伴,依然駐守在故鄉的小村,種著地。而和他年齡相仿的都已經遠走他鄉,打工,做生意,許多已經做得風生水起,再差也比種地強得多。別人都勸他,讓他也出去闖闖,他不應,似乎很喜歡種地。
去年回到故鄉,除了他,大多已是物是人非,滄桑滿眼。他陪著我轉遍兒時一起玩過的地方,時光重疊之間,我唏噓不已。村南的甸子上,有一處極幽僻,人跡罕至。那里生長著幾棵杏樹,又到花開時節,暗香浮動。那時我們常偷偷跑來,欣賞那一樹春花燦爛,或是品嘗那盈口的甘甜。
他的眼中清澈無比。心知他真的是喜歡上了那份淡泊,平平靜靜,平平安安,歲月靜美。就如這幾棵杏樹,雖無人欣賞,依然自在地開花結果,歲歲年年。
忽然記起那首詩:“木末英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紛紛開且落,如此的人生,也許正是奔波的人心中偶爾想到的精神家園,也許正是生命的本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