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偷藝,成就妙筆-成長視窗
謝先軍至今忘不了1999年八月那天,母親送自己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讀書時給自己買的第一雙皮鞋。母親穿了一輩子布鞋,卻執意要擠出六十元錢,給兒子買一雙皮鞋,母親的用意很明顯,希望兒子能成為有知識的文化人、城市人。謝先軍眼眶一熱,淚水止不住掉下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絕不辜負母親對自己的期望。
在華中師大讀書期間,除了刻苦學習之外,謝先軍選擇了兼職做家教。2003年,謝先軍本科畢業,做了一名記者。半年后,他發現教師才是他最喜歡的職業,于是辭掉了報社的工作,在華中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做一名代課教師。創業的想法,就像一顆種子在他的內心萌芽、扎根、開花,讓他激動地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2005年年底,謝先軍瞞著家人,找朋友借了6000元開始了第一次創業,針對大學生做日語、韓語培訓。然而,由于缺乏辦班的經驗、準確的定位和科學的規劃,2006年年底,這個“新生兒”便被扼殺在了搖籃里。在自己日記本上一筆一畫端端正正寫下引自《孟子•告子下》的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擺脫浮躁后謝先軍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向競爭對手學習,偷師學藝,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為了了解別的培訓機構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他有時以老師身份前去應聘,打入“敵人”內部偷學人家的絕技,有時則以學員身份去聽試聽課,揣摩老師講課的布局、節奏,外圍學習對手的前臺布置、宣傳方式、配套服務等等。有一次,偷藝回來,下起了暴雨,謝先軍在雨中苦苦追趕前方不遠處的中巴車,最終還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子遠去。這次經歷,他更加堅定了二次創業的念頭,發誓一定要開發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產品,然后經營好。回來后,他顧不上換掉濕衣服,就趕緊把自己“偷學”的記下來。此外,他還每天去看知名培訓機構的網站、博客,學習人家的先進教育理念和員工管理經驗。
通過“潛伏”,謝先軍逐漸摸索出創業的核心競爭力———無法復制的課堂教學。吸取上次創業失敗的教訓,謝先軍非常重視創新。為了創新課堂形式,他尋訪了相關行業的30多位名師,查遍了數百本國內外的母語寫作教材,總結出與眾不同的教學法,開發了作文培訓的一整套“產品”。2008年,謝先軍主編的《妙筆作文快速階梯作文系列教程》(初級六本)出版,同時他考取了母校語言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對培訓行業有了充分了解的謝先軍決定東山再起。這次,謝先軍目標明確,把培訓方向鎖定在小學生作文和口才培訓上。因為根據自己“潛伏敵營”的經驗,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外語培訓市場相對飽和,作文培訓市場尚未開發。多年練就的超凡演說經驗和講課能力是自己最大的優勢,也是自己所學專業———應用語言學的學以致用。謝先軍充分挖掘母校華中師范大學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資源,在凝聚起龐大的專家團隊的基礎上,創立了武漢妙筆教育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作文教學品牌———妙筆作文。
方向找準了,握緊人生的方向盤,快步前行、走向成功就成為一種必然。經過三年的發展壯大,謝先軍個人資產已達200多萬元,在武漢、麻城、洪湖、恩施、義烏等地開辦妙筆作文學校十多家,先后有四萬多名中小學生接受了妙筆作文的培訓。一般大學生創業者或是家里經商、從小耳濡目染,或是一“技”在手,擁有某種科研成果或專業特長,而出身湖北江陵農家的謝先軍兩者均不具備,完全是憑著毅力和恒心,從失敗中摸索出一條創業之路,為身貧志堅的“窮二代”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