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有品位才高尚-成長視窗
@Moviebook:“煮飯何如煮粥強,好同兒女細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兩日堪為六日糧。有客只須添水火,無錢不必問羹湯。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長。”此為明朝張方賢的《煮粥詩》,古代的窮文人,窮也窮得有品位,有尊嚴,有滋有味。冬日長夜,最是能品得一碗粳米白粥的悠長滋味。
我曾在餐會上遇到一位自稱是時尚達人的女子,她說她只用名牌,而她所謂的名牌,還非得要在歐洲本地制作不可。
“我買名牌還可以賺錢。”她說。這句話讓我有些疑惑:現在世界各地的名牌價格差不了太多,除非不需支付機票費用,進口名牌水貨已經沒什么賺頭了。
她說:“這3年來,光是我把名牌的防塵袋和紙袋拿到網上拍賣,就賺了至少3萬元。”雖然買名牌時防塵袋和紙袋是附贈的,但我屈指一算,要將1~300元不等的袋子賣到近3萬元的數量,恐怕她購買名牌的總價至少也有幾百萬了。
“只有名牌,才能在用過之后,還有人要買。”她很得意地說,“比如,我花2萬元買了一雙名牌高跟鞋,穿了一季,還有人要花8000元買。如果是3000元的一般鞋子,穿了一季后,恐怕都不好意思送人。”
她認為,這樣就是賺了8000元。不過,按會計原則來看,一季就虧損了12000元,比把3000元的鞋子穿壞后直接丟進垃圾箱還虧得多。
當時,我沒有和她辯解什么。最近聽說她債臺高筑,滿屋的名牌要打折出售。不過,她還洋洋自得地告訴朋友:“還好我買的都是名牌,都賣得出去。”這種不計成本、只求賣錢的理財觀念,還真讓人佩服。
電視上還有理財專家,教導女人把名牌買了之后,小心翼翼地使用,收藏時用保鮮膜包起來,將來還會增值——不可思議的理財觀念。有些皮包或許會漲點兒價,但這種買名牌求賺錢的手法,聽起來并不大氣,還很俗氣。
有本書叫作《窮得有品位》,是一位500年前就家道中衰的歐洲伯爵寫的,他說:“所有用錢買得到的東西,都不是值得夸耀的奢侈品。”他嘲笑歐洲的足球明星手上拿著LV包、身上穿著名牌衣服、訂婚時送上價值4萬歐元鉆戒的行為:“說這種人品位超群,肯定是在開玩笑!”
他說,真正的有品位是這樣的:“看似一無所有,但感覺擁有一切。就算某天失去所有財富,仍會務實地對待生活。那些炫耀名牌的,只是‘富還沒過三代’的暴發戶。”
書中有一句最重要的話,應是給虛榮者的金玉良言吧——“真正的奢侈,不是金錢多寡或排場大小,而在于你有沒有能力擺脫庸俗!”